双针短刺法治疗拇指腱鞘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双针短刺法治疗拇指腱鞘炎

傅俊媚纪双泉林俊晓

傅俊媚纪双泉林俊晓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拇指腱鞘炎又称“弹响指、扳机指”,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指部慢性损伤。临床上一般采用理疗、封闭、中药熏洗、普通针灸治疗,效果欠佳。本人自创双针短刺法治疗该疾病38例,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拇指腱鞘炎双针短刺弹响指扳机指

【中图分类号】R24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7-0374-02

指部腱鞘炎又称“弹响指、扳机指”,属于中医“伤筋”范畴。主要表现为患指痠痛无力,晨起为甚,伴有伸屈受限,有弹响及“扳机状”现象。严重时手指常交锁在屈曲或伸直位。多发于妇女,任何手指均可发病,但以拇指及中指最为常见。其主要的病因病机是由于手指长期、快速活动或手指长期用力活动,肌腱与腱鞘间反复摩擦,使肌腱与腱鞘损伤,发生水肿、增生。局部腱鞘逐渐增厚(可由正常时的1毫米以内增至2—3毫米),形成环状狭窄,压迫水肿的肌腱,渐成两端变粗的葫芦状肿大,阻碍肌腱的滑动。腱鞘与肌腱间亦可发生不同程度的粘连。当肿大的肌腱通过鞘管的狭窄部,即发生扳枪机样动作及弹响。当肿大的肌腱不能通过时,则手指不能伸屈,发生闭锁。

临床检查时局部有明显压痛,可触及皮下硬结,手指屈伸时硬结可随之稍活动,并有弹动感。

目前临床上一般采用理疗,如超短波、中频或者中药熏洗、普通针灸、封闭治疗,疗程长而且效果欠佳。本人自创双针短刺法治疗该病38例,取得满意效果。

1.临床资料

1.1性别与年龄:38例患者,男性12例,女性26例;年龄最大的62岁,最小的17岁。

1.2症状与病史:左拇指疼痛者7例,右拇指疼痛者31例。均无明显外伤史,病程最短两周,最长两年。

1.3X线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2.治疗方法

嘱患者取舒适坐位,患肘屈曲90°平放于治疗台上,术者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患指远端指骨,右手找准压痛点并定位。酒精常规消毒,用两枚40mmX13mm的针灸针并排迅速刺入病变腱鞘处,在病变腱鞘狭窄处作横向摆动扫刺,以达到撕裂扩张狭窄部、松解粘连的目的。术者针下应有与肌纤维摩擦感。每隔两天治疗一次,三次一疗程。术后如有不适,可热敷局部。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治愈:疼痛消失,手指屈伸正常。好转:疼痛减轻,偶有弹响,不影响日常劳作。未愈:症状无明显改善。

3.2治疗结果:治愈29例,占76%。好转7例,占18%。未愈2例,占6%。总有效率为94%。

4.讨论

4.1双针短刺法是笔者以古为鉴,结合现代解剖知识创立的新式针灸方法。《黄帝内经》的《灵枢·官针》中有十二刺,“短刺者,刺骨痹摇而深之,至针骨所,以上下摩骨”,是治疗骨痹等深部病痛之法;“傍针刺者,直刺、傍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用治压痛明显,固定不移,久久不愈之痹证。两种刺法合二为一,故名双针短刺法。现代治疗此类病症常应用小针刀疗法,效果颇佳,但其消毒要求严格,对术者技术要求高,且疼痛较著,不易为患者接受。双针短刺简便易行,患者乐于接受,可达到近似针刀疗效。

4.2治疗时应以患者耐受为度,操作时间不宜过长。治疗期间如配合热敷和制动,效果明显提高。该方法亦可用于肩周炎、筋膜炎、网球肘等治疗,根据部位深浅选择适当长短的粗毫针。

4.3过去此病多发于需要织毛衣的妇女,现代常见于沉迷玩手机游戏、十字绣等年轻人。治疗期间应嘱咐病人绝对停止上述手指运动,病愈后也应有所节制,经常自行按摩手指关节,以防复发。

参考文献

[1]俞大方《推拿学》上海科技出版社1999

[2]杨兆民《刺法灸法学》上海科技出版社1999

[3]王启才《针灸治疗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

[4]朱汉章《针刀医学》北京协和音像出版社

[5]王澍寰手外科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6]乔亚琴仲怀中《302例拇指狭窄性腱鞘炎的疗效观察》中国民族民间医药第1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