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武术散打教学模式的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武术散打教学模式的创新

蒋晓博

西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在“互联网+”的运行模式中,许多传统行业经过不断的创新和发展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武术散打作为一种传统的体育项目,也应该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自身的发展。据此,本文在简要介绍运动训练相关APP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的创新发展模式,将以往单一的授课方式发展为“网络+现实”的教学模式,为传统体育武术散打课程的创新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武术散打课程;创新模式;互联网

一、散打项目以及运动训练APP在大学生日常运动的运用现状

随着现代人们运动意识的觉醒,无数运动训练APP开始涌现。通过运动APP记录自己一天的运动量和睡眠时间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还有一部分比较喜爱锻炼的大学生还会使用APP来指导自己的锻炼,以获得更为健康的运动方式。在2016年的一项调查中发现,当代大学生最常用的热门运动APP分别为Keep、咕咚和NIKE+。笔者在同Keep的运营人员进行了解后发现,学生使用Keep主要进行运动视频观看、运动轨迹记录和好友排行榜记录方面。同时,笔者也对大学生进行的采访,学生们普遍表示这些运动APP可以帮助他们纠正自己动作中的错误,同时提供运动数据供以记录,进而得到自己的运动成果,实现自我满足以及继续运动的动力。在好友圈排行中,也可以同其它同学交流运动心得,互相鼓励,互相激励。

据了解,当代大学生学习的体育类型中,武术散打属于民族型体育项目的一种。在武术散打的教学中,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增加学生对自己身体的控制力,以及身体从其他活动中快速回复到平稳状态时的能力,同时还能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意志品格以及心理状态。当代大学很多都开设了武术散打课程,非专业学生也可以学习武术散打,但是武术散打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示范、讲解、学生实战对练的方式进行,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非常单调,非常不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最终导致学生掌握情况不甚理想。

二、散打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网课创新武术散打教学模式

开放式网络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s)简称MOOC,是“网络+教育”的发展产物。它是一种高端的知识平台,每个人都可以在其上学习知名高校的教授课程,同时不受地点和时间和限制。笔者经过调查也发现,同其他学科相比,互联网在高校散打课程中的应用少之又少,“互联网技术+散打课程”的应用基础也相对较为薄弱,这很不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同时也限制了散打项目在高校中的普及。因此,散打课程应该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创新模式,建立网络授课平台,进而开发出形式多变的网络课程供大学生学习,促进对中国传统体育的认识。

(二)APP创新武术散打教学模式

上文提到,手机运动APP在当代大学生中传播广泛,但是现在的运动APP普遍缺乏针对性。学生也只是模仿APP中的运动方式,并不确定自己是否做到位。并且,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一套训练并不能完全适用,这些信息APP上并没有给出提示,使得很多大学生对体育的认知出现偏差。传统散打教学可以实现一对一指导,教师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减少训练中的安全隐患,这些优势也是运动APP不能比拟的。传统教学方式和运动APP教学模式各有利弊,为了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只有将传统教学和APP教学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才可以。学生在传统课堂上学习到了正确的技巧和方法,同时使用APP的监控功能将自己的练习数据反馈给教师,教师再进行针对性指导,这样就能够建立起多维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对武术散打的长期兴趣。

(三)创建课内外一体化的武术散打教学模式

高校散打课程是身体训练类的活动课程,更偏向于技术指导和身体练习。随着人们对运动锻炼重视程度的提高,既能强身健体又可以自卫的武术散打吸引了无数大学生的目光。学习散打格斗的基本技巧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还能提高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通过互联网认识世界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这也为互联网与武术散打的结合提供的基础。因此,现代化的武术散打教学模式创新应该集中在学生在网络课程中自学,然后在传统课堂上展示学习成果,教师进行更正和指导,最后再通过散打APP进行课后交流和复习,使传统的课堂教学转化为课内外一体化的散打教学。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不同行业都在使用互联网进行创新,武术散打课程也不例外。“互联网+武术散打”教学模式一方面能够使散打课程被更多的学生接受,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快的掌握理论知识,还能督促学生主动积极训练。武术散打课程作为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强身健体又能修身养性,具有其他体育运动项目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在国家注重“文化自信”的号召下,努力发扬武术散打,开发散打训练APP、散打VR将会是每一位武术工作者的任务。

参考文献:

[1]莫月红.“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健身类APP使用现状调查与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6,(3):141-144.

[2]陈永辉.“美丽中国”视域下民族传统体育生态文明与建设研究[J].体育学院学报,2013,(9):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