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海绵城市为导向的城市设计策略研究魏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以海绵城市为导向的城市设计策略研究魏欣

魏欣

黄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黄石435000

摘要:在城市设计中,以海绵城市为导向,可以有效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进而提升城市雨洪管理效果。因此,本文探讨和分析了以海绵城市为导向的城市设计策略。首先,阐述了以海绵城市为导向的城市设计需要遵守的原则,然后分析研究以海绵城市为导向的城市设计策略。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设计;策略

前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五位一体”的总体发展战略布局,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总体布局的高度。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1以海绵城市为导向的城市设计需要遵守的原则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城市开发建设行为对原有自然水文特征和水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充分利用自然山体、河湖湿地等生态空间,提升水源涵养能力,缓解雨洪内涝压力,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将城市建设成“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体”,但海绵城市理念的运用必须要遵守相应的原则:

1.1生态、安全原则

海绵城市理念是在生态有限的前提下诞生的,所以以海绵城市为导向进行城市设计时,依然要遵守这个原则,保证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是在和谐发展的关系中共同前进。所以,海绵城市设计要兼顾区域内水资源和海绵城市的安全,重视城市中的基础建设,提升整体设计的生态性和安全性,为人类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2规范建设

在城市设计中,要以海绵城市为导向将设计方案进行科学完善,保证海绵城市和生态环境在科学的设计方案之下合理的建设。此外,完善设计方案还要综合考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建设设备质量和性能,保证设备养护成本的投入符合当前城市的经济水平,且不能超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

1.3因地制宜原则

以海绵城市为导向进行城市设计时,要根据所需建设地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设计和规划,充分考虑环境优化和地域特点,本着解决当地环境问题来进行设计和规划,提升海绵城市设计的价值,发挥其社会效益。

2以海绵城市为导向的城市设计策略分析

2.1城市道路设计策略

在城市设计中运用海绵城市理念,不仅要满足社会对交通工程的根本需求,还要充分利用环境中的绿化空间进行绿地建设工作,比如利用透水路面和LID树池来提升海绵功能,保证海绵城市的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发展符合当前的绿色、低碳理念,优化城市建设中的水环境和水资源质量。城市道路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城市道路边坡支护、道路人行道设计方式、道路路面材料选择、道路横坡及绿化带设计都要积极发挥该理念的作用,推动城市的绿色建设。针对城市道路边坡支护工程,尤其是石质边坡,对岩层性质要深入分析,边坡比要精准核算,采取放缓坡度的策略,还可使用挂喷土植草及方格网植草实施作业。还可使用碎石在边坡坡脚铺设排水沟,以此来实现收集和渗透雨水的目的。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可以采用透水人行道板来铺设荷载较小的公园、小区和人行道,同时使用碎石铺设荷载较小的公园、小区和人行道垫层。此外,在靠近道路的一侧设置隔离层,同时将其铺设为30cm,道路碎石沟的深度要依据道路的具体深度来明确,以实现对人行道范围及碎石层雨水的统一处理。

2.2城市生态空间设计措施

⑴水域

其一,实现雨水的收集和再利用。将雨水系统设置在不同区域如屋顶、道路、街区等,在城市雨水存储设施中引入雨水。在屋面雨水组织方面,通常将内排水的方式应用于公共建筑中,来连接雨水立管与屋面雨水管道;通常将重力外排水方式应用于住宅建筑中,以对屋面雨水进行更好地收集,还可有效融合公共建筑的内部排水管道和雨水储存系统,来连接住宅建筑的外部排水与零散的水和草沟等,这样可以利用空间和绿化来吸收屋顶雨水。

以海绵城市为导向,雨水调蓄可通过凹陷的绿地来实现,因此在城市设计中,需要注意的是,对凹陷深度进行合理设置,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如植物种类、道路与绿地的连接处等,可以将凹陷深度设置约为20cm,选择的灌木和草本植物应具有耐涝特性,以更好地体现出凹陷的雨水调蓄功能。此外,城市街区的海绵城市设计更容易实现,在规划时全面运用城市街区之间的高度差来进行,保障雨水可以利用地势流向街区和池塘,促使雨水的调蓄与存储得以实现,并设计雨水花园,透水路面等。

⑵绿地

通过街区绿地,海绵城市可以实现城市绿地空间的互联,促使更大的“绿肺”得以形成,从而将绿地资源在各方面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如对空气环境的改善作用、对城市雨水的吸收作用等,另外还可将其作为休闲娱乐场所。在海绵城市理念的背景下,实施城市设计工作应重视城市绿地布局的优化及整合,明确最佳绿地率,增加各种环境如社区、街道等的绿地面积,特别是在城市生态敏感区。最小化人为因素干扰及影响绿地资源的程度,最大化保障城市绿地及植被的完善性、整体性。

城市绿地的分布情况如表1。

表1市绿地的分布情况

在规划设计城市绿地的过程中,可有效融合城市水域与绿地空间,首先应对城市水文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在城市设计期间需要对水文结构进行保护,同时将绿地系统与城市水系当成是海绵结构的空间载体,对整体城市的水系资源与绿地结构进行连接,进而对水绿复合生态系统进行构建。

2.3城市开放空间设计策略

以海绵城市为导向的城市开放空间设计,为充分满足广大市民对休闲娱乐空间的需求,需要根据城市生态环境、自然环境,构建多功能的开放空间。设计期间,在重视自然排水系统、生态水文功能的基础上,还要将其作用有效发挥出来,通过连通点、线、面的方式,为城市街区空间的均衡性提供保障,为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应将海绵城市设计理念融入布局设计、纵向设计及规模设计中,尽可能的保留城市原有的自然绿地、自然水体,将自然雨水调蓄系统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还应有效融合城市开放空间的集水系统与雨水自然径流,将城市开放空间的生态调蓄功能全面发挥出来。

有效连通城市慢性廊道与绿化节点,高效构建绿色开放空间网络(整体城市的),在最小范围内,以分散式空间布局方式呈现出最显著的效果。因此在城市设计期间,从小面积的绿色开放空间展开设计,逐一分散至街区整体空间,同时综合运用街区内的废弃空间,从而对其进行生态改造,建设分散且连通的城市开放空间。

结束语

总之,以海绵城市为导向的城市设计工作,应对生态环保工作的需求进行全面考量,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充分发挥出来,从多角度提高城市设计的合理性和生态环保效果,如交通道路、空间布局等,应与城市设计共同发展,这样才能保证城市建设的完整性。

参考文献

[1]王兴超.基于生态水利的海绵城市设计原则[J].水土保持通报,2017,37(5):250-254.

[2]刘建华,刘小芳,李旭东,等.天津市建筑与小区海绵城市设计要点及案例分析[J].中国给水排水,2016(22):108-111.

[3]徐浩.以海绵城市为导向的街区城市设计策略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7.

[4]陈华.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若干问题的探析[J].净水技术,2016,35(01):1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