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是育人,亦是育己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1

亦是育人,亦是育己

孙瑶瑶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杨寨中心小学255100

每个学生都是一棵刚发芽的幼苗,不见得就能长成参天大树,但也不见得就经不住狂风暴雨、严寒酷暑的历练,关键要看它遇见了一位怎样的园丁。班主任是最辛劳的园丁,每一位优秀的班主任无疑是用心在培育,浅了说是责任,深了说是爱。但这种“爱”,不是佯装、不是假意,是实实在在的付出、是一种莫名地想对自己学生好的恒心,同时也要有方法、有技巧让学生徜徉在班主任营造的良好氛围中,收获更好的自己,同时也是对班主任本身的历练和成长,这无疑是一种双赢的选择。

我的从教经验告诉我,要想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我们要做的有很多。给学生立规矩,让他们摒弃唯我独大的过去;给孩子自信心,让他发现独一无二的自己;给学生民主,让他们拥有自我成长的空间。

给学生立规矩,让他们摒弃唯我独大的过去。当每个孩子离开幼儿园升入小学,便是一名小学生了,但依然带着稚气、淘气和娇气,正是这些“邪气”威胁着班级立规矩。你哭我闹是一年级的常态,此时的班主任纵使有心疼也应该做这学生皆怕的“恶人”,当“老师,我要喝水”的稚气在向老师提要求时,或许你的手已经拿起了水杯,但却应该“果断、严肃”告诉他:“水杯在那,下课后你可以自己去喝。”;当课间小小的争吵让教室充满了哭闹的“淘气”声时,不要再有安慰,先让班级安静,让他自己发现这是一个特别的声音,是自己破坏了规矩;当“我想妈妈”这让人心疼的娇气出现时,除了拥抱还应该告诉他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妈妈不能出现。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这种种看似“狠心”的举动,无一例外地是在让孩子建立起规则意识,学会自我约束,从而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有了规则意识才能不越矩,反之道德底线甚至法律红线的触碰全是因为没有规则意识而导致的,所以成人成才规矩当先。

给学生自信心,让他发现独一无二的自己。规矩让孩子们产生了敬畏之心,却不能让孩子丢掉信心。对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班主任的影响是巨大的,要摘掉有色眼镜,捕捉孩子的闪光点,不能以貌取人。我记得邻家姐姐跟我说过“孩子不讲卫生,某某老师不喜欢她,这次考试考的成绩很好也没有奖状”。当听到这句话时我不仅些许羞怯,班里有这样邋遢的孩子,我也曾有过这样的想法,但倒不至于如此,虽然没明显地表现出来,却不会轻易关怀这样的孩子。直到后来我在和孩子们的聊天中再一次认识到这个孩子,他会默默地捡起教室的垃圾、到处询问捡到的铅笔毫无占有之意,我才愧疚的意识到,我没有真正地了解学生,仅仅看到他“落后”的外表就差点把他划入我的“隔离区”。那件事我表扬了他,班里想起了热烈的掌声,从他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光芒,那是一种喜悦、是一种自豪,还有对我的敬仰。教师的润物无声不是非得把“爱学生”这三个字说出来,真挚的情感是一定会得到学生回馈的。

给学生民主,让他们拥有自我成长的空间。规则意识下的民主自然不是自由,是矛盾时给学生辩护的权利;是班级管理时给学生出谋划策的机会。我见过很多老师,只要听到学生有来“报告军情”,立马各打五十大板,这种看似公平的处理方式殊不知让每个孩子敢怒不敢言,长此以往便是对班主任的不信任。要学会倾听,听他们陈述,给他们辩护的权利。学生都是单纯的孩子,都觉得自己委屈、有理,不一定就是因为他们强词夺理,或许仅仅就是年少无知、不分对错,耐心的倾听、道出苦水后便可悉心教导,讲明道理学生便自知对错,此时的惩罚便心服口服,心中自然多了一份愧疚以及对老师的敬佩之情;要学会放手,把班级管理交给学生。有时我们低估了学生的能力和潜力,他们并不像我们所认为的如此“无知”。之前我是一个“辛苦”的班主任,每天中午的值日我指挥、午餐排队我整队、午休纪律我约束,感觉自己就是个陀螺,忙得分身乏术,直到有一天我实在抽不开身安排值日,卫生委员来问问题,我便搪塞一句“你看着安排吧”,可心里却想着“我忙完再安排吧”,当忙完后走进教室,我诧异地发现卫生已经打扫完毕,只剩收尾工作,全然没有我想象的“混沌一片”,心中的那种释然和欣慰是无法言喻的,这或许就是一个班主任最得意、最有成就感的地方。渐渐地我放手了班中其他的很多事务,果然是我低估了学生,当班主任给学生们一个小班委的头衔时应该同时把信任给他们。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愿我们的每一名班主任都能成为自己灵魂的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