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素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语文素养研究

王国

(四川省汉源一中四川雅安625300)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7)02-028-02

什么是素养?素养的内涵究竟是什么?查询《新华词典》得知:平时的锻炼和教养。结合语文层面而言,就是:学生通过系统和专业的语文学习,品质得到提高、革新得到丰富和心理认知方面得到发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以下是作者关于语文素养的认识。

一、精准把握语文素养的内涵

众所周知:素养是人们日常的锻炼和教养。其内涵丰富。不仅包括价值观、人生观等等品质特征而且还包括通过系统和专业学习获取知识和情感得到丰富。比如;学生通过系统和专业学习,从而获取语文知识和提高语文能力。这都是语文素养的内涵。由此一来,要想精准把握语文素养的内涵实属不易。那些学生亲身实践和课外得到丰富和发展,这也是语文素养的内涵。新课标要求: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促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减课程内容和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基金参与时间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语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从某一层面而言,这几乎概括了语文素养的全部内涵。然而通过细致推敲,依然有所缺陷。比如:各个因素主次模糊不清、学习任务过多、这些任务和因素如何才能相互协调和均衡。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每位语文教师深思。

二、界定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内涵丰富,然而并非无迹可寻,一般而言,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对学生的界定

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尤其是中学生。因此,语文素养和其他素养还是具有本质的区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语文素养。这种素养是多层次的,主要体现在:听说读写,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内涵越来越丰富。一般而言,语文素养具有两个标准。最低标准和最高标准。为此我们语文教师要结合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此外,语文素养具有层次性和空间性。从这两个层面而言,语文素养的内涵更加丰富,为此我们语文教师需要进行量化。所谓的量化就是我们语文教师要采用具体和客观的数字来规定每个学习阶段学生最低的语文素养。比如:对于一些词汇量、诗词数量和文言文等等方面,在这个最低语文素养要求下,语文素养更加现实和便于实现。

三、统筹兼顾基础素养、现有素养和未来素养

一般而言,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和素养上是差别明显的。学生的基础素养和家庭教育、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等方面息息相关。为此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细致观察和课后走访约谈,初步了解每位学生的品行,结合这些基本资料,为学生构建一种适宜学习氛围,结合学生的基础素养和现有素养,我们语文教师要全面和正确对待。不能厚此薄彼。尤其在进行因材施教中,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性的教育。尤其是对于那些后进生,他们的自信心、探索欲和创造性严重不足,对于这些学生的教育,我们语文就傲视尽量采取激励和挖掘他们闪光点,促使他们增强自信心和激发内在潜能,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对于那些马虎和不细心的学生,我们语文教师要从多个方面增强他们的耐性,逐步养成细致和沉稳的性格特征,此外,我们教师的角色还要进行积极转变。此时我们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引导者和组织者而是激励者和完善者进而不断提高学生基础素养。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表明:学生很容易受到他们的影响,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要在尊重学生基础素养前提下,通过多种渠道,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更上一个层次。此外,学生的未来素养更是不容小觑。其直接关乎到学生的一生。为此我们语文教师要细致观察和课下走访获知学生的一些心理诉求,并给与正确和全面的引导,进一步提高学生未来素养。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是:未来素养和放任自流是截然不同的。未来素养关注学生自身潜能的激发,是由意识和有步骤的引导和发展。

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举措

语文素养具体体现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着三大方面。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要全面和正确对待这三大方面,实现这三者相辅相成。为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语文素养关注养成教育。

为此,语文素养的养成需要经过一个过程,为此我们语文教师要因势利导和尊重学生思维特点。

2语文素养的提高需要体现在不同的年龄段,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前提,才能有序的实现后面的素养。

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统筹兼顾学生素养提高和教材灵活选择,促使学生在系统和专业教材学习中,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3语文素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智力提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等等能力。

4语文素养要辩证对待。

对于那些网络词和国外词汇,只有融于到我们汉语中,才能被我们理解和接受,对于那些生拉硬拽的词汇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要辩证的对待,这不仅是一个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更是新课标的内在要求。

5课内外积累

积累语言、丰富语言和发展语言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然而语言积累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坚持不懈。为此我们语文教师要紧密联系课内和课外。课堂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大捷径。由于课堂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因此,课堂积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注重效率,在坚持不懈的阅读中才能积累一些大量和优美的语言,此外我们语文教师要结合不同的课文进行有针对性性的积累语言。通过课堂阅读,学生积累词汇和句子,阅读范围得到延伸,在一种交流合作氛围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显著提高。此外,课外阅读也是实现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有利保障。伴随着素质教育稳步推进和课堂改革纵身发展,单存依靠课堂阅读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我们语文教师要立足于教材,进行延伸阅读,在亲身实践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对于阅读数量有了具体要求,要求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为了更好的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我们语文教师需要对学生阅读方式进行指导,促使学生学会运用不同方法阅读不同书籍,在节省时间的同时提高阅读效果。此外我们语文教师i还要结合学生认识特点、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基础水平等等因素精心挑选那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书籍,由此一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为学生构建了适宜阅读氛围。此外我们语文教师还要定期开展阅读竞赛和读后感等等活动,通过交流合作,分享学生读书心得体会。进一步增强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为学生语文素养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言而总之:以上几点只是作者的一些点滴教学体会。我们其他语文教师在运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层次不同、教学任务不同和教师教学特点不同而灵活和综合运用,效果方能凸显。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项艰巨性事业,绝非一朝一夕所致,而是具有复杂性和阶段性,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语文教师积极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多举并存的优化语文教学。那么我们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会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