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英语学习心理分析及施教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小学生英语学习心理分析及施教策略

许文奎

许文奎安徽省肥西县官亭镇中心小学231261

摘要:目前,小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教师树立科学的英语教学观,科学实施分层教学,满足这三类群体的学习需求,打造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学。

关键词:心理分析教学策略分层教学

根据小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设计,设定弹性教学目标,是打造英语高效课堂的必然要求。教育者需要分析教学对象的不同心理特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常把班级学生分为三层,即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这三类群体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

一、优等生心理特征分析

1.以自我为中心。优等生在班集体中相对于其他学生具有明显的优越感,在优越感的驱使下容易助长自命不凡、以自我为中心,与人交往时容易目中无人、高人一等,唯我独尊的心态,在英语课堂活动中不善于和其他学生群体交流,总是认为别人不如自己。

2.追求高层次的心理需求。追求高层次的心理需求是优等生心理问题很重要的表现。这种追求高层次心理需求的倾向一方面表现在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过分要求自己,处处争强好胜,在英语学习中过分注重细节,有时候语音语调稍微不够完美,不符合自己的心愿、便忐忑不安,在英语课堂中不敢发言;另一方面追求完美的倾向还表现在对其他同学的过高期望,从而导致对同学关系的紧张,与同学相处困难。另外还有部分优等生学习上非常勤奋刻苦,成绩突出,但是对自己的期望很高,有时一次英语考试成绩不理想,就显得闷闷不乐,对英语学习渐渐失去兴趣。

3.嫉妒心理强和抗挫败能力差。部分“优等生”认为,谁也没有我聪明,没有我学习好,因此无论英语什么活动或者英语考试,自己理应表现最好,或有人与之竞争,就嫉妒人家,说三道四,嘲笑别人。他们不懂合作意识,别的同学发挥不好输了,就会埋怨别人;对别的小组的同学总是挑别人的毛病,有时甚至赌气不参加。这一现象在英语学科中表现尤为突出。

4.离群特征明显。优等生与人交往容易产生目空一切,高人一等,惟我独尊的心理,不善于交流,嫉妒心理严重,害怕别人超过自己不愿帮助其他学生共同进步。这种现象有损身心健康发展,更不利于同学之间的友好相处。这种性格特征的形成不利于英语小组活动的开展,更不利于学生自身英语的习得。因为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是一种国际交流、交际主要语言工具,其最大的属性就是交际性。

5.固执心理。优等生学习成绩好,就一美遮百丑,老师对他们的教育是表扬多于批评。于是,他们一贯认为自己就是正确的,久而久之,就什么人的意见都听不进去,批评教育也接受不了了。曾经有位家长告诉笔者,他家孩子在读breakfast时发音不对,无论他如何示范纠正,其孩子就是认为不对。这一现象不仅体现了学生的向师性,还有学生本身存在的固执心理。这种固执心理除受家庭的教育影响外,还受到校风、班风的影响。因此,英语教师不仅要和家长沟通,还要和其他授课教师协力共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二、中等生心理特征分析

1.英语学习动机不足。心理学认为动机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试图追求和达到目标的内驱力。在分层设计教学内容过程中,教师有选择地对教育对象进行分类,其中中等生很少受到教师的关注,从而产生消极、退缩、保守等心理特征,加上缺乏外部的语言环境,造成这一群体往往不愿参与集体竞争中,只愿意做一个默默无闻的“旁观者”。英语学习动机不足在一些学生中较为普遍,从而造成英语课堂活动开展效率不高,甚至难以开展,这也是摆在我们乡村英语教师面前的难题。心理学家麦克莱伦认为,人们的成就动机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学生来说,其在英语学习中获得的成就动机有利于学生英语的学习,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自我价值观认识不足。自信是指人们基于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以往的经验,在特定情境中对自己完成某项工作自信程度的评价,是个体对自己行为和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习得性无助的中等生个体怀疑自己的外语学习能力,制定低目标,在困难面前望而却步。

3.自我管理能力差。自我管理是指个体对自身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调整自己的动机和行为,以达到预定的模式或目标的自我实现过程,它是一种人格特质。中等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自觉性、计划性差。经常需要他人督促,缺乏人生目标,学习动机指向不明确。意志力不坚定,不会选择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如果缺乏强有力的外部监督,极易造成学习成绩下降,从中等生滑落到学困生。

三、学困生心理特征分析

1.虽然每位“学困生”的情况有所不同,但就整体而言,有许多共同的特征。(1)自卑心理。大部分“学困生”因长期英语学习失败的经历形成一种弱势心理,自卑而无助,逐渐出现心理问题,常担心在英语课堂上说错或表现不好别人会讥讽和羞辱自己,因此极不情愿参与到英语课堂活动中。由于学习基础差,通过一定程度的努力而又总是进步不大,就认为自己不是学英语的料,因而产生了自卑心理,甚至“破罐子破摔”,这是英语“学困生”之所以落后的症结所在。为了克服英语“学困生”的自卑心理,教师需设置一些难易系数适宜他们的问题、活动,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英语课堂中,从而培养这一群体英语学习的自信。(2)意志力薄弱。学习英语的意志力是指学生根据英语学科的学习目标,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以达到克服困难、取得预期学习效果的心理动力。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坚持、日积月累的过程,与学生的意志品质密不可分。一般而言,英语“学困生”的意志品质是不健全的。他们缺乏明确的英语学习目标,厌恶学习英语,他们总是消极地对待来自学校和家庭的教育。(3)求知心理需求变化。与班级其他学生群体一样,他们渴望在英语学习中获得其他同学的尊重和认可。但由于在英语学习中无法获得成就动机,造成这一群体的求知心理需求变化,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求知欲望低,对英语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不明确。造成这一心理需求变化可以归因为内因和外因两类:外因如受教师的教学方法、策略影响等;内因受学生的个体差异影响,包括认知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内因影响。

2.通过多年的英语教育教学实践,本人根据这三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等采用不同的施教策略,其具体策略归纳如下:(1)发挥目标指向作用。人作为生物个体不仅受到外部强化的影响,还受到自我强化的作用,在目标引领的作用下,引领学生不断超越自己,并向下一个目标进发。因此,适度目标的制定是优等生保优,学困生转化的前提。(2)培养乐观自信。自信是一种正确、积极的自我观念和自我评价。积极意味着对自己的认可、肯定、和支持的态度。优等生一般来说对学习英语有兴趣、有信心。中等生、学困生对自己英语学习能力估计过低,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总认为自己不能或不会。因此教师要对这两类学生群体运用正确积极的评价策略,培养其学习英语的自信,对他们设定某些期待。在这种策略的指导下,学生会逐渐找回学习英语的自信。(3)注重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意志力的关键。研究表明我国中、小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意志力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持久、健康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欠佳、学习英语消极被动,在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运用方面没有形成高效、科学的学习品质。作为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英语学习观。让学生明白学习英语不是为了考试,而是更好地提升自己综合能力。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是中国与世界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等方面双向交流的工具。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个性,挖掘潜能。”在进行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让优等生不断发展、中等生不断进步、“学困生”不断转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坚持用新的教学理念、采取新的教学策略,寻找英语教学工作的新突破。

参考文献

张艳红冯国会浅谈学生意志力的培养[J].黑河学刊,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