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开放性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6-16
/ 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开放性教学

蒋林林

浙江省文成县龙川中心校蒋林林055550

【摘要】:小语阅读教学中渗透开放的教学理念是消除以上弊端的有效途径。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其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就体现了开放性。

【关键词】:教学语文、阅读教学、开放性、

教学的开放性是针对传统教学中的强制性、封闭性、划一性等弊端提出的全新的教学理念。而在小语阅读教学中渗透开放的教学理念是消除以上弊端的有效途径。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其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就体现了开放性。

一、更新观念,创设开放的阅读教学情境传统的阅读教学,教师观念陈旧,用单一的师问生答的刻板的教学模式,来指导学生的阅读活动,追求统一的阅读方向,统一的阅读结果。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只有更新观念,解放师生。

(一)树立崭新的阅读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准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阅读教学应减少繁琐的分析,反对讲深讲透,反对阅读过程繁琐化。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因此,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以及收集、处理阅读信息的能力。阅读教学提倡品味、体验,重在情感熏陶、个性发展、语感的培养。

(二)建立开放的师生关系语文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笔者认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彻底摆脱“师道尊严”的心理,应建立一种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大胆质疑,敢于辩论,敢于向老师挑战,敢于标新立异的学习氛围。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教师应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开放、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解放学生的心理压抑,使学生身心愉悦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

二、注重联系,构建开放的阅读教学形式

开放的实质是联系。从时间上说是向前后辐射,从空间上说就是向校内外,家庭、社会辐射,从内容上说就是从书本向各学科、自然界辐射。只有注重联系,才能实现阅读教学的开放。

(一)加强同社会、自然的联系,开放阅读教学的时空语文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家庭、社会、自然是知识的源泉。开放的课堂教学,不应只局限于教室、校园内,应加强同家庭、社会自然广阔的教育资源的联系。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斯涅克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小语阅读教材,许多内容都是抽象的,甚至都是远离学生生活的实际的。因此,笔者认为,必须开放阅读教学的时空,应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馆、博物馆、报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课程资源。如《五彩地》一课可以引导学生上网查找有关五彩池的介绍和图片资料;《春天》一课,可以带学生走进大自然,寻找春天的足迹;《第一场雪》可以让学生堆雪人,打雪仗,观雪景;《放风筝》可以带学生去开展放风筝的实践活动;《荷花》可以让学生去荷花池边观赏荷花等等,活化了阅读内容,丰富了阅读形式。

(二)注重知识的渗透、整合小语阅读活动是一次系统活动。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美国教育家杜威就强调过学习过程中?验的重要性。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观赏和评价的能力”。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助于通过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整合、归纳、回顾,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如:让学生归纳总结学过的写景的文章,感受写景文章的特点;让学生归纳学过某家的作品,去理解、评价其作品的特点;让学生回想学过的有关春天的诗句、文章,去欣赏,去体会等等。小语阅读课同时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新课程标准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因此,阅读教学应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如《月光曲》一课,找出贝多芬同名曲来让学生结合内容欣赏,加强了与音乐学科的联系,陶冶了学生情操,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三)加强课内指导与课外阅读的联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并且规定小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0万字。笔者认为,要在保质的前提下达到140万字的阅读量,必须减少课外阅读的盲目性,借鉴山东烟台双轨教学实验的?验,加强课内指导与课外阅读的联系。在课内,应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阅读指导课的主要形式应包括以下几种:①阅读方法指导课;②推荐读物课;③自由阅读课;④阅读汇报课;⑤阅读欣赏课。通过以上课型,指导学生如何去选择课外读物及阅读的形式,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浏览,及时接受学生课外阅读反馈信息,引导学生有选择性地对课外阅读材料进行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例如《草船借箭》一课,可以布置学生利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进行专题性课外阅读《三国演义》的不同章节,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如笔者在实践中,引导学生课外举行诵诗活动,知识交流会等,培养了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很快。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只有立足于开放,运用新语文课程的全新理念,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学生才能在阅读活动中求愉悦,求新知,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