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周乐平

江西省乐安县南村中学周乐平

我国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改变了传统教育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要真正贯彻落实新的课程标准,就迫切需要实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换。以往的课程改革大多将教师的教学作为变革的切入点,而此次新课程改革着重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入手,以学生的学习方式变革为基础,推动整个教学改革,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数学素养。本人在教改实验中,就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变“被动接受”为“自主学习”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通常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要方式。往往是教师认真地讲,学生专注地听,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淡薄,对教师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并忽视了学生发现与探究的过程,从而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学生仅仅是接受书本知识,学生的学习成了纯粹被动接受的记忆过程。在客观上形成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因此课堂中几乎看不到猜想、实验、观察、推断等学生亲身体验的实践探究活动。教师应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兴趣,使学生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

二、变“应试数学”为“实用数学”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股票、利息、保险、有奖储蓄、分期付款等经济方面的数学问题,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常识。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只会解答某一种类型的应用题、概念题等,却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学时,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定理的教学中,可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和新的学习内容之间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使他们从内心深处产生学习新知识的需要。

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新课导入中,设计“A、B两村都在公路的同旁,A、B两村要在公路旁合建一所小学,经费已有着落,但学校选址上有争议,为了交通方便,决定建在公路旁,A村人希望建在C处,B村人希望建在D处,同学们请你们给予调解一下,应建在何处,到两村距离都是一样的?”同学们听后跃跃欲试,但又拿不出可行的具体方案。教师因势利导地说,我们只要学好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知识,就可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进而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变“应试数学”为“实用数学”。

三、变“学生单一接受数学”为“师生共同探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合作在今天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互相沟通见解,展示自己的思考办法,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同时,在合作的、互动的和谐氛围内开展学习,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十条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因此在新的学习方式中教师应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例如: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由学生们相互交流学习体会,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如在讲完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一节以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题:“同学们,现在你们能用所学过的知识设计出几种测量水池宽度的方案吗?请先画出形,然后举手发言!”话音刚落,不少的同学就举起了手,有的画出了以水池宽度为边的一对全等三角形,有的画出了以水池宽度为边的一对相似三角形,有的画出了以水池宽度为斜边的一个直角三角形,这几种方案只要再测量出所需几条线段的长都可以求出水池的宽度,但在实际操作中,难度不同,于是我又启发学生比较,“上面几种方案,那一种更理想?为什么?”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最容易。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相互交流→比较归纳→得出结果的系列训练,不仅让学生产生了解决问题的欲望,调动了学习兴趣,而且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了思维的全面性。那一段时间这几位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而其他的学生受其影响,上课发言也非常积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参加到教学中,让他们去创造性地学。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应有大的改变,教师单一的“解惑”已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要求,学生单纯被动地听讲和孤立的埋头作业已适应不了时代的发展。为实施课程标准改革的数学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自实践与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认识数学,掌握数学的核心内容,并指导他们直接运用数学知识去积极参与各项数学实践活动,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