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神经内科护理指引体系在神经内科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观察神经内科护理指引体系在神经内科中的应用价值

莫凤秀

莫凤秀

湖南省永州市江华县第二人民医院4255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神经内科护理指引体系在神经内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临床试验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给予神经内科护理指引体系下的护理干预,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估、患者及家属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护理质量评估、患者满意度等临床评价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在神经内科的临床护理工作中,给予患者神经内科护理指引体系下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指引体系;护理质量评估;满意度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医疗服务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护理干预作为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在医疗机构的现代化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提高神经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水平,本院护理人员引入护理指引体系,改善传统护理模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现将资料及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临床试验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实验组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患者年龄在42~75岁之间,其中65岁以上18例,平均年龄为(59.25±3.49)岁;脑出血9例,脑梗死26例,短暂性脑缺血15例,格林巴列4例,脑动脉瘤6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6例;患者年龄在41~75岁之间,其中65岁以上17例,平均年龄为(58.82±3.14)岁;脑出血10例,脑梗死25例,短暂性脑缺血14例,格林巴列6例,脑动脉瘤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例数、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日常护理、心理干预、健康教育、饮食干预等措施。

1.2.2实验组

实验组的60例患者给予神经内科护理指引体系下的护理干预,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开展有针对性、指向性的立体化护理[1]。详细措施如下所示。

护理人员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的仪表,衣着上整洁得体,举止亲切大方;对待患者要表现出热情,建立与患者沟通的有效途径;掌握沟通技巧,微笑服务;不侵犯患者的隐私,不说伤害患者尊严的话;与患者和家属之间建立亲近友好的新型护患关系。部分神经内科患者在入院治疗后,由于担心病情、治疗费用、预后等原因,会表现出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2]。此时,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安抚,使患者稳定下来;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消除患者的疑惑,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护理人员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素质,具有岗位责任感、良知感和使命感[3],尊重患者,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护理人员应该积极参加科室内部组织的各种培训,掌握神经内科常见病、高发病的相关知识,更好的为患者、为临床治疗服务。

1.3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估和患者及家属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参考临床相关标准,对每一例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100~90分为优良,89~80合格,79及以下不合格。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患者及家属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为3个等级,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实验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质量评估

实验组的护理质量评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估(n,%)

2.2满意度

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2。

表2: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n,%)

3讨论

近年来,伴随着临床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客观上也刺激了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临床护理人员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改进传统护理模式,人性化护理、舒适护理等新型护理模式不断在临床上推广。护理指引体系指导下的护理模式在有效配合临床治疗的同时,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给予患者全方位的呵护。

神经内科护理指引体系下的护理干预要求护理人员应该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如姓名、年龄、疾病类型、病程、治疗方案等;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合理的评估,如果患者病情较重,可以安排患者提前就诊,以免延误患者的病情[4];积极主动的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重视患者的健康教育,结合患者的生活习惯、职业等因素制定健康教育方案,让患者熟练掌握相关疾病的日常预防和简单急救措施[5]。

从本次临床研究的结果上看,实验组患者在护理质量评估、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等临床评价指标上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给予神经内科患者护理指引体系下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焦坤,乔宏,吴志华.神经内科护理指引体系在神经内科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32:543-544.

[2]陈巧珊,林燕虹,黄晓君,陈静娜,沈锦娜.神经内科护理指引模式在神经内科临床应用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7:67-68.

[3]王俊霞.关于护理指引体系在神经内科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比较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19:224-226.

[4]李爱春,张倩.神经内科护理指引体系的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08:132-133.

[5]杜静.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疗装备,2015,05: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