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低效现象及相应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2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低效现象及相应对策

王晓娟

王晓娟

(邯郸市第二十五中学河北邯郸056000)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的参与和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误区。本文阐述了小组合作中的低效现象,并进行了相应的对策分析。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对策

1.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学生已经成为学习的主体。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课堂上出现了更多的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局面,可谓是教学形式中一个亮点。但本人通过大量的听课发现,在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既有其不可否认的优越性,亦有不尽人意之处。其低效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合作学习过于形式化,合作无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常会见到这样的情形:教师下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指令后,全班同学只是按小组围坐在一起,但小组分工不明确,有的在相互推诿,你让他说,他让她说;有的在三三两两说着题外话;有的则沉默不语。几分钟过去了,有的组还没有确定谁来发言,谁来做纪录。有的小组一直由学习好的同学唱“独角戏”,而其他人则无动于衷,充当看客,轰轰烈烈的小组合作学习又变成了“一言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也常见到有些老师给学生发布完“下面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指令后就放任自流,不闻不问,不指导,犹如一个局外人。整个课堂看似热烈却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失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1.2合作过于频繁、探究的问题不能合理预设;一提到公开课,有的教师就把小组合作学习当作万能钥匙,不论什么内容的课都让学生小组讨论,而忽视了传统教学的实际价值,往往探究的问题没有讨论价值。比如在教学中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老师的问题刚问完,学生已经给出了答案,但老师还让学生照讨论不误,进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也有的探究问题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不知如何作答,这样的讨论也无价值。

1.3一味注重合作讨论而忽视了独立思考;为了贯彻新课改精神,一些老师把合作学习看成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认为课堂上有了小组合作就有了课改意识,而独立思考就是一种传统过时的教学形式。教学中常看到有些老师不经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就直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感到措手不及。然而,学而不思则罔,独立思考是合作讨论的前提,没有经过独立思考而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看到过这样一段话:“离开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深入思考,相互间的交流和讨论就不可能有深度,不可能有真正的互动和启发,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观点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成分,修正、充实自我观点。”对此,我表示赞同。

1.4合作讨论没有结果,不了了之;合作学习是为了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每个小组成员都要为了小组的集体荣誉而积极合作、共同讨论、交流信息,最后达成共识,这是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可是很多情况下,讨论没有结果。比如,老师课下没有就下节课内容布置查找资料的任务,学生在手头资料极少的情况下的合作学习必然是低效的。另一种情况,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赶进度而草草收场,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发言、补充、更正以及辩论。这些形式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既浪费时间,又不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

2.如何让小组合作更有效呢?本人认为需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2.1建立团结协作的合作小组;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到学习中来,人人体验成功、探索与发现的乐趣。合作学习中的每个组均为一个小集体。合作学习就是通过这样一个个小集体发挥作用,完成探究任务。因此,小组成员的构成合理,是有效合作的保证。小组的成员以4-5名同学组成为宜,成员应多元化,即小组成员间必须有一定的差异,如性别、性格、成绩水平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异质分组后,在组内对每个组员还须进行合理的分工,如组长、记录员等,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每个成员都必须对自己承担的任务负责,而且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互相依赖,防止出现“搭便车”的情况。小组成员各尽其能、互帮互助、共同提高,让学生感受到他们是一个战斗集体,谁也离不开谁。

同时,学生小组合作时,作为老师要在小组中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启发、帮助和建议,必要时参与其中,形成一种师生互动的良好合作氛围,而不能作为一个局外人,造成“放羊式”的小组讨论交流。

2.2合理安排合作内容,设计恰当的问题;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好的学习方式,但并非所有的内容都可以采用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教学要求适时而用,不可滥用。有的教学内容需要合作交流,有的教学内容只适合教师讲解、演示。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进行选择是否该进行合作交流。

合作性的内容要难易适度,如果合作要完成的问题过于简单,轻而易举就可得到答案,这样的合作只是流于形式;如果所布置的问题太难,学生不知如何下手,不但耽误时间,而且会适得其反,让学生对合作失去兴趣。合作交流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思考和讨论的价值,能引起学生的高度兴趣,并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这种心理的驱动下,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合作激情。另一方面,合作讨论的问题应具有开放性。这种问题的答案应包括多个方面,结果不唯一,这样会很容易吸引学生讨论的欲望。同时,这样的问题单个学生往往考虑的不够全面,个人独立思考会有一定困难,需要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在合作交流中,彼此观点不断碰撞,有争议的问题会变得明朗,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全面深刻。经过同学们的合作探究,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即理解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他们创新思维能力。

2.3重视独立思考与讨论结果的重要性;新课改倡导的小组合作是要发挥学生的集体精神,但这与个体的独立思考是密不可分的。学生要参与讨论,进行合作探究,应以自己的见解和认知为前提,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小组合作所无法代替的。只有学生在对问题具有一定的思考之后开展的小组合作才能出现知识的碰撞,达到合作的目的。所以,在开展讨论之前,应给予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

为达到讨论效果,需要任课教师课下布置查找讨论所学资料,让学生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师也不应为赶进度而将合作讨论草草收场,高效率的讨论对学生产生的积极作用远胜于完成教学任务。

2.4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评价激励对小组合作学习起着导向与促进作用。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必须重视激励评价的作用。根据各小组的上课听课情况,回答问题的情况,给各小组成员打分。按小组内成员成绩水平做到:成绩落后学生表现好得多加分,成绩优异的少加分,这样既增强了成绩落后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小组的团队精神。最后将各组成绩综合考评,做到一月一汇总。在教学中,我经常性地评比最优小组,激励所有成员主动承担责任,使小组内出现互助、互勉、互进局面,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注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对于落后小组,由组长组织内部会议分析落后原因,找出症结所在。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促进学生间互帮互学、共同提高。但其存在的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去研究、改进,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更大的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