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险型前置胎盘产妇并发胎盘植入的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1

凶险型前置胎盘产妇并发胎盘植入的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分析

马忠芳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青海西宁810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凶险型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发生凶险型前置胎盘产妇,将其中的单一凶险型前置胎盘的40例产妇作为非植入组,40例凶险型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产妇作为植入组,对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植入组在年龄35岁以上、流产次数在2次以上、剖宫产次数在2次以上的产妇例数均高于非植入组;植入组在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以及子宫切除率均高于非植入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结论:产妇的年龄、流产及剖宫产情况等是该类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因此,本病预防为根本,临床治疗中应认真掌握剖宫产的手术指征,降低产妇首次分娩的剖宫产率,减少发生该类疾病的发生率。

【关键词】凶险型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临床特点;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0-0086-02

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发生凶险型前置胎盘概率也在不断加大,通常该病发生时会合并胎盘植入,使产妇发生出血风险大大提高,而且出血量通常较大,并在手术过程中难以控制,子宫切除的几率骤然升高,对孕产妇的生命安全形成了不利影响。为与同行交流分享,现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产妇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0例产妇均符合WHO规定的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判定标准[1]。将其中的40例单一凶险型前置胎盘的产妇作为非植入组,40例凶险型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产妇作为植入组。非植入组的40例产妇,年龄22~41岁,平均(31.1±3.4)岁,孕周为36~38.5周,平均(37.4±0.3)周;植入组40例产妇,年龄23~42岁,平均(32.1±3.0)岁,孕周为36.5~38.3周,平均(37.5±0.2)周。两组产妇的基础资料无显著差异。

1.2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分析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

1.4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分析处理,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分别检验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植入组在年龄≥35岁、流产≥2次、剖宫产≥2次的产妇例数均高于非植入组,见表1;植入组在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以及子宫切除率均高于非植入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引发高危因素对比[n(%)]

3.讨论

胎盘植入通常发生于孕早期,使严重的产科并发症之一,指胎盘绒毛穿入部分宫壁肌层,可导致产妇子宫穿孔、大出血,甚至死亡。子宫内膜创伤性或炎性损伤或瘢痕形成之后,容易发生胎盘植入,尤其对于有人流手术史、清宫史、剖宫产、徒手胎盘剥离史、既往胎盘植入或前置胎盘病史者、子宫内膜炎、黏膜下子宫肌瘤局部黏膜萎缩者、经产妇、妊娠年龄≥35岁的初产妇、放疗后的患者等,是易发人群[2]。

该疾病最早由欧洲学者于1993年提出,其定义是:既往有剖宫产史,此次妊娠为前置胎盘,且胎盘附着于原子宫瘢痕部位者,常伴有胎盘植入。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发生率也明显提升。同时,随着研究的深入,剖宫产次数的增加与患者再次妊娠发生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几率呈正相关性。现在对于该类疾病发生的病因还未明确,但是3次以上的妊娠、3次以上的人工流产、3次以上的刮宫、剖宫产手术及试管婴儿的多胎妊娠被认为是公认的主要危险因素。

当前,对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诊断主要通过彩色超声和核磁共振检查进行确诊,彩超能够准确的诊断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但是对于一些难以诊断的病例联合核磁共振检查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鉴于有一部分患者是在分娩时或剖宫产术中胎盘未能顺利娩出才确诊,对胎盘实施强制剥离极易引起不能控制的大出血甚至子宫切除的可能。因此,对于超声检查为胎盘植入的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检查以进一步进行明确[3]。

本组研究数据显示,植入组在年龄≥35岁、流产≥2次、剖宫产≥2次的产妇例数均高于非植入组;植入组在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以及子宫切除率均高于非植入组,组间数据差显著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产妇的年龄、流产次数及剖宫产情况等是该类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对于该类疾病应当以预防为主,临床手术过程中需要熟练掌握剖宫产的手术指征,降低产妇首次分娩的剖宫产率,减少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兰景尤,周雪勤.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12例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4,7(1):58-61.

[2]刘巧英.凶险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的止血方式及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6,40(2):131-132.

[3]蒋艳琼.凶险型前置胎盘28例临床特征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2):197-19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