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2

浅析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

辛彤

(无锡市锡山区锡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无锡214192)

【摘要】中医药知识是我国传统的文化瑰宝,中医药工作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社区卫生服务日益受到人们关注,作为“六位一体”的基本医疗仍是基层卫生工作的重要一项。所以,充分利用具有“简、便、验、廉”特色的中医药服务,发挥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优势,可以更好的满足社区居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并促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健康有序的推进。

【关键词】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应用

【中图分类号】R2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5-0360-02

社区卫生服务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以全科医师为骨干,以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残疾人、妇女、贫困居民等人群为服务重点,以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健康为中心、需求为导向,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六项功能为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1]。医疗作为其中之一,就经济比较发达的南方地区而言,随着医改的不断推进,由乡镇卫生院转型而来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其作用不容小视。正所谓,发病无时限,救护随处见。因此,不管是中心还是服务站,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都尽可能的发挥着他们的作用。这里,笔者通过近五年来医改所形成的格局,就中医药应用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所表现的优势做一简要阐述和分析。

1.中医药理论对健康管理的指导作用

1.1“治未病”理念减少疾病的发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是对治未病的最为经典的论断,明确提出了治未病养生“未病先防”的思想内核。概而言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未病先防”,主要是以养生为要,贯穿于日常饮食、起居、情志、欲望等方面,从而达到防病的目的。②“见微知著”,对某些疾病出现的前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时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③“有病早治”,有了疾病应该及早对症治疗,不要延误病程,不要把小病拖成大病,轻病拖为重病。④“已病防变”,把握疾病的传变规律,及时阻止疾病的蔓延、恶化和传变。⑤“病后防复”,在疾病尚未发作的稳定期或间歇期即提前采取巩固性治疗或预防性措施,防止疾病的复发。

这些理念被作为社区健康责任医生团队的人员,通过每周两次下乡,深入家庭,予以宣传、指导,从而大大减少了疾病的发生。

1.2“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有利疾病的诊疗

“天人合一”。人体要顺应自然规律,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苟疾不起,是谓得道。”根据四时不同,采用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以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方法,即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取得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所谓,冬病夏治的哮喘病“贴敷”疗法,夏病冬治“膏方”疗法就是这一观念最好的体现。

2.中医适宜技术的广泛应用

2.1慢病管理方面

高血压,糖尿病是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对象中范围最大,人数最多的重点人群群体。苏卫医政[2016]1号文件“转发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做好高血压、糖尿病分级诊疗试点工作通知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了:高血压、糖尿病分级诊疗服务中医技术方案[2]。要求充分发挥“三师共同服务”作用,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血压、血糖控制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而事实也真是如此,低盐低脂低糖等饮食指导,运动方式保健指导,药物治疗配伍指导,情绪控制辅助指导,针灸推拿、拔火罐技术等等,都通过基层医务工作者面对面随访工作期间以及服务站和中心诊疗期间,把最实用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广泛应用开来,既增加了群众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又提高了区域范围内的慢病管理率。

2.2精残康复方面

重性精神障碍和残疾人士是目前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难度最大的重点人群群体。他们大都家庭经济困难,社会自理能力缺乏。所以价格便宜,操作简单的家庭中医适宜康复技术就尤为实用。例如面瘫病人康复期自我保健按摩,肩周炎温熨、自我锻炼方法,颈椎病保健操等等,都发挥了他们最大的作用。

2.3中医体质辨识

江苏省2013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实施方案中指出,每年为老年人提供1次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健康指导。即按照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33项问题,逐一询问居民近一年的体验,感觉,查看舌苔和舌下静脉及皮肤情况等,将信息汇总并计算分值,判断该居民的体质类型是属于平和质抑或偏颇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根据不同体质特点,从饮食调养,情志调摄,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穴位保健等方面进行中医药保健指导[3]。中医学对人体的体质辨识让我们对防护疾病,认识疾病,维护健康以及制定治疗原则提供了很大的参考价值。让老百姓多途径养护自身,维护健康。大大提高了基层医疗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2.4儿童中医管理

同上文件精神,为0~36个月儿童提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给予儿童中医饮食起居指导,传授中医穴位按揉方法:在儿童6、12月龄时,向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的方法;在18、24月龄时,向家长传授按揉迎香、足三里穴的方法;在30、36月龄时,向家长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这一举措通过面对面,家长学校,以及上门指导等方式同样得到了很好的推广,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发挥了中医药传统特色优势。

中医药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应用虽然得到了明显的推广,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政策执行效果不理想,中医药人力资源匮乏,医疗市场竞争激烈等原因也阻碍了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进一步发展。唯有加大宣传力度,让医患都意识到中医药的诊疗优势,弥补现代医学诊疗手段的不足,才能让中医药在医疗养生预防保健等方面充分发挥优势,更好的为社区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和伟,郎显章,袁纲,杨洁中医药应用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14,15(9)2716-2717.

[2]苏卫医政[2016]1号文件“转发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做好高血压、糖尿病分级诊疗试点工作通知的通知”.

[3]苏卫中医〔2013〕3号江苏省2013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