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变化度与APACHEII评分及PCT与脓毒症严重程度的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血小板变化度与APACHEII评分及PCT与脓毒症严重程度的关系

管恋李晓峰(通讯作者)李尧炜孙维强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新疆石河子832000)

【摘要】目的:探究血小板变化度与APACHEII评分及PCT在脓毒症中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间在我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的脓毒症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脓毒症休克组21例和脓毒症组34例。比较两组的血小板变化度、APACHEII评分、PCT(降钙素原)和28天病死率。结果:脓毒症休克组血小板变化度比脓毒症组低(P<0.05),APACHEII评分、PCT及28天病死率显著高于脓毒症组。血小板变化度与APACHEII评分呈负相关性,血小板变化度与PCT也呈现负相关性。结论:脓毒症患者血小板变化度可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并且与患者28天病死率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预后的指标。

【关键词】脓毒症;血小板变化度;APACHEII评分;PCT

【中图分类号】R5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3-0102-02

脓毒症(Sepsis)是指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控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衰竭,严重时可产生脓毒性休克,甚至死亡。其发病率高、病情严重、死亡率高,给人类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1]。血小板能够激活炎症反应与凝血功能,对脓毒症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极其重要[2]。APACHEII评分是针对危重症患者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是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良好指标[3]。PCT对预测感染性疾病的预后和评估炎症活动的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4]。本研究旨在探究血小板变化度与APACHEII评分及PCT在脓毒症中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间在我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的脓毒症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脓毒症休克组和脓毒症组。脓毒症休克组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在29~94岁之间,平均69±1.1岁;脓毒症组34例,男25例,女9例,年龄平均在24~96岁之间,平均68±1.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1)符合2016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管理国际指南[5]。

1.3排除标准

(1)年龄小于18岁的患者;(2)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的患者;(3)同时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4)处于妊娠期,或患有血液病、肝肾功能不全及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

1.4观察指标

比较脓毒症休克组患者与脓毒症组患者的血小板变化度,即(第3天血小板计数-第1天血小板计数)/第1天血小板计数,和入院时APACHEII评分、PCT的关系及这两组的28天病死率。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多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两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血小板变化度与APACHEII评分、PCT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脓毒症休克组与脓毒症组血小板变化度、APACHEII评分及28天病死率比较

由表1可以看出,脓毒症休克组血小板变化度与脓毒症组相比,明显降低,脓毒症休克症组APACHEII评分、PCT及病死率比脓毒症组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组患者血小板变化度、APACHEII评分、PCT及28天病死率比较

3.讨论

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控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衰竭。器官功能衰竭及脓毒症休克是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6]。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因此,早期诊断脓毒症、判断其严重程度以及预后评估,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脓毒症患者血小板减少会导致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进而使感染加重与扩散[7]。APACHEII评分是国内外目前最广泛最权威的危重患者病情预后的评分方法,在临床和科研中用于评价患者的预后。但是评分涉及许多指标,评估比较繁琐,血小板检查方便易行,价廉,能预测血小板减少与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很大的临床价值及社会经济效益[8]。PCT是当机体感染时,可大量增高到5000倍[9],对细菌的灵敏度高,检查方便,耗时短,可以作为脓毒症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10]。

本研究结果表明脓毒症休克组血小板变化度与脓毒症组相比,明显降低,脓毒症休克症组APACHEII评分、PCT及病死率比脓毒症组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血小板变化度与APACHEII评分、PCT呈负相关性,可作为脓毒症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价指标,为临床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SINGERM,DEUTSCHMANCS,SEYMOURCW,etal.TheThirdInternationalConsensusDefinitionsforSepsisandSepticShock(Sepsis-3)[J].JAMA,2016,315(8):801-810.

[2]石岩.严重脓毒症发病机制新认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2,32(11):956-958.

[3]王媛,柴艳芬.血小板变化度与脓毒症严重程度的关系[J].实用临床医学,2018,19(2):16-18.

[4]蔡洁娜,蔡洁楠,秦泽鸿.血清降钙素原、血小板、乳酸的检测对判断脓毒血症患者临床预后的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18):2754-2756.

[5]SCCM,ESICM,etal.SurvivingSpesisCampaign:internationalGuidelineforManagementofSepsisandspeticShock:2016[J].CritCareMed.2017.

[6]阴赤宏,王超,文艳等.降钙素原及其在脓毒症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12(5):357-358.

[7]ChengB,XieG,YaoS,etal.EpidemiologyofseveresepsisincriticallyillsurgicalpatientsintenuniversityhospitalsinChina[J].CritCareMed.2007,35(11):2538-254.

[8]王玉珍,白奎,张春民,等.脓毒症休克患者血小板变化与APACHEII评分的相关性[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10):20-22.

[9]GilbertDN.UseofplasmaprocalcitioninLevelsasanadjuncttoclincialMicrobiology[J].JournalofClinicalMicrobiology.2010,48(7):2325-2329.

[10]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中国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2014)[J].中华内科杂志,2015,54(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