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小学科学材料准备难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2

应对小学科学材料准备难策略

◇王晓娟

◇王晓娟

(新疆巴州博湖县第一小学博湖841400)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的逐步实施,科学课也走进了城乡的每一所学校。新课程,新理念,渐入人心,教师们多多少少有了新的想法,新的教法,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不能不看到,由于各种原因,我们的科学课在具体的实施中还经常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致使良好的愿望难以实现,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科学课的材料难以准备或准备不充分。实施新课程以来,一线的科学教师普遍反映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实验材料的准备难。虽然学校订了科学学具,但学校的实验材料也是不齐全。实验材料的准备让小学科学教师伤透了脑筋。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实验材料的选择和实验信息的获得是搞好小学科学教学的关键所在。精心的准备、选择、搜集实验材料和信息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科学课的材料准备事关科学课的生存与发展,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好,势必成为影响科学课教学的“瓶颈”,制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面对这些客观存在的困难,作为一个一线的科学教师一味地抱怨是无济于事的,我们该思考的是:在困难面前,我能做些什么,怎样确保新课改的胜利进行。有句话说的好,“方法总比困难多”下面我就谈谈在处理这个难题上的策略。

一、实验材料的搜集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深入普及,小学科学实验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由于新课程不断深入推进,实验仪器的配备标准与《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实验室的教学仪器远远不能满足科学实验教学的需要。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实验材料准备充分,才能确保科学课真正落实三维教学目标。为了丰富实验材料,弥补实验教学材料的不足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一些补足措施:

(一)精心布置、满足需要

布置准备材料并不是一件可以随意的事,老师的随口一说,可能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很重的负担。作为老师必须考虑布置是否合理,是否能够让学生轻松的完成,否则就很有可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如果事先老师能够考虑周全,针对性的想一些办法,那情况就会完全不同了。我是这样做的:首先,我提前通知,准备好样本,让学生清楚该准备怎么样的材料。其次,我还注意发挥课代表的作用,在上课的前一天放学前再进行通知落实,减少忘记的可能性;最后,由各小组长做好检查、督促工作。这样的材料准备机制,对那些因个性心理特征而经常不带材料的学生,起到了很大的监督、督促作用,长期坚持,潜移默化,形成良好的准备材料习惯。

(二)激发兴趣、自发准备

对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小学生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他们渴望认识自然,了解科学,弄清为什么有的树到了秋冬季就会落叶,而有的却抽出了新芽,动物靠什么越过寒冷的冬天……等等。由于好奇心的驱使,让他们很有兴趣的去钻研探讨这些问题。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我采用奖励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励他们搜集材料的热情。如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我觉得这是最普通的方法,也是最实用的方法,然而也是我们老师经常会忘记的方法。有时一个班只有几个同学准备了令人满意的材料,这时老师可能往往只是想着怎样教育他们……其实,这时就可以有意识的奖励那几个准备的好的同学。

(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科学实验需要大量的实验材料,充足的实验材料是自主操作实验的必要条件。为了丰富实验材料,我时常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1、走进生活搜集材料

运用生活化的材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科学仪器、材料紧缺的现状,激发学生变废为宝的乐趣,使我们的科学课有了更多的探究和实验材料。我在课前总是把搜集实验材料的任务教给了学生,让学生参与实验材料的准备工作,使实验材料更加充足。在给学生分配任务的时候,我要求学生从生活中去寻找材料。能废物利用的决不去花钱买,不仅能减少一些垃圾,而且还能节省资金。如我在教学《沉浮》单元的时候,学生搜集了大量的实验材料,如:酸奶瓶,饮料瓶,小玻璃瓶、小木块、泡沫塑料、易拉罐、石子等作为探究物体沉浮的材料,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充实了教学材料。

2、走进自然搜集材料。

大自然里蕴藏着很多学生需要的实验材料,我经常把学生带出课堂,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中去观察山山水水、花草树木,观察各种各样的动植物,了解特征,感受生命。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各种各样的叶》时,我让学生从校园中捡来了各种植物的叶子,他们通过细心观察,从一片片的树叶中,发现树叶的共同点,寻找它们的不同点,感受到生命的灿烂与丰富多彩。

二、实验信息的获得

实验材料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固然重要,而实验信息的获得也是不容忽视的,它可以帮助学生轻松的解决实验中的问题,拓宽学生的视野。

1.直接经验获得信息

生活中的一些经验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学生在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或亲身经历的,往往在脑子里留下很深的印象。这些平时积攒的经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实验,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分离混合物》的时候我是这样做的:在学生面前出示一些混合在一起的固体,如:将黄豆与大米混合在一起,沙子与水混合在一起等等,让学生想办法把它们分离开,同学们人人开动脑筋,独立思考,然后把想出的方法,记录在活动表上,这些办法都是他们在平时生活中积累的经验。这样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

2、间接经验获得信息

有的知识孩子们可以从直接经验中获得,但有的知识孩子们看不见,摸不到,没有切身经历。但还需要孩子们掌握。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开拓思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比如为孩子们制作课件或下载网页,为他们间接获得实验信息提供条件。还应该让孩子们从图书上查阅有关的资料,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总之,小学科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阵地,一切科学结论都来自实践,都是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发展起来的。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材料。在学生亲自收集材料的同时,使学生能够多层次、多角度、全感官去探究,乐此不疲,兴趣盎然,增强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为今后的研究科学,驾驭科学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