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

/ 1

肠易激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

刘子龙

刘子龙(金湖县人民医院江苏金湖211600)

【中图分类号】R57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3-0242-02

肠易激综合征(IBS)多发于儿童及中老年患者,是一种肠道功能性疾病,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便秘,该病在门诊多见,大多经过治疗迅速好转康复。我对长期门诊随访观察的30例病人的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三十例患者,男性11例,女性19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5岁,病程1年到25年不等

1.2临床症状

腹痛为本病的主要症状,30例均有,12例便秘,8例腹泻,腹痛躲在下腹部,主要位于脐周,有部分为左下腹几全腹部疼痛,腹痛以隐痛、胀痛、绞痛为主。每次发作持续数小时,其中两例持续2-4天,排便后缓解,8例腹泻每日大便3次以上,躲在清晨或者傍晚排便,大便呈粘液或者糊状,量少。12例便秘多有腹部不适。其他消化道症状2例,植物神经功能紊10例,神经症状4例。30例患者一般情况好。发病诱因与情绪紧张、劳累、生活不规律有关。辅查30例:血常规:27例正常,3例贫血。大便检查:17例有粘液,4例有红细胞,19例未见异常。X线钡餐检查:20例阴性,10例肠蠕动加速。

2.结果

30例IBS中,8例有腹泻者均加思密达3gtid,12例便秘者予莫沙必利5mgtid,有腹痛者加得舒特治疗后好转,经治疗后20例均缓解。

3.讨论

3.1IBS诊断

诊断有肠道功能性疾病的症状,在排除各种可能的器质性病变后,可诊断为功能性疾病,肠易激综合征症状诊断标准不一,并不断修改。目前国际普遍采用的为1992年罗马标准:

3.1.1症状持续存在或者反复发作超过三个月。

3.1.2必须具备以下症状

(1)腹痛或者腹部不适,并具有下述特征:排便后缓解和(或)伴有大便性状改变。(2)排便不正常至少发生于25%时间,至少具有以下两种:大便频率改变(>3次/天或<3次/周),大便性状改变,排便过程改变,排粘液,伴有肠胀气或腹胀感。

3.2IBS病因

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与神经精神因素及肠道刺激因素有关。

3.3IBS发病机制

3.3.1.肠运动异常IBS主要发病机制是肠运动功能异常。IBS动力异常不仅局限于肠道,食管、胃、胆道均存在动力紊乱,以致有“胃肠道哮喘”之称。目前有关IBS动力研究结果尚不完全一致,有些甚至得出相反的结果,说明IBS动力紊乱是很复杂的,它不是单一某一肠段动力发生某种异常,而存在着相互间协调的问题。

3.3.2.感觉异常IBS患者的腹痛阈值较正常人低,因此对标准的结肠扩张产生过度的感觉,这种感觉异常与丛集运动异常的协同作用是IBS患者出现痉挛性疼痛的主要因素。分泌异常IBS患者小肠粘膜对刺激性食物的分泌反应增强,结肠粘膜分泌粘液增多。

3.4IBS治疗

治疗原则:IBS病因复杂,症状较多且易反复,不能单纯的依靠特定的药物治疗,需按不同个体采用综合性的全身治疗。

3.4.1.生活和饮食调节

避免诱发因素,饮食选用易消化、少脂肪,禁食刺激性、敏感性食品。对便秘、腹胀者,可适当多吃些富含纤维素、的你不易产气的饮食。以腹泻为主的患者,应少吃含粗纤维的食品。

3.4.2.精神治疗

医务工作者要以同情和负责的态度向病人解释疾病的性质和注意事项,解除病人疑虑心态,必要时使用镇静、抗抑郁治疗。

3.4.3.药物治疗

虽可减轻症状,但不能预防复发,故应合理用药,避免滥用药物。(1)腹泻为主的治疗:如抗胆碱能药、钙通道阻滞药、阿片类止泻剂及微生态调节剂。(2)便秘为主的治疗:饮食调整,乳果糖,莫沙必利等。(3)腹痛的治疗注意情绪与腹痛的关系,必要时暗示疗法或局部热敷、按摩、理疗、封闭。(4)中医治疗辩证论治或根据征候选用麻仁滋脾汤、七味白术散等,有报道针灸也有一定疗效。

3.5IBS预后

无生命威胁,科长期保持健康生活。

3.6IBS预防

如患者有明显的精神、神经因素,则应从解除病人多疑虑的心态、消除恐惧的心理着手,预防本病的发生或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