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提问提高教学成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优化课堂提问提高教学成效

王芳莲

山东省招远市泉山学校王芳莲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教学是一本艺术,而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型教学艺术,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沟通交流、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因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就成为提高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渠道之一。那么,怎样才能优化课堂提问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课堂提问的问题需要进行精心设计

课堂提问的问题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进行精心设计,问题设计要巧妙合理,构思巧妙的问题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去探索,去发现,从而获得知识。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力求精当,“精“指的是精炼扼要、言简意赅,”当“指的是得当,所提问题要恰好是重点、难点,还要富于思考,即紧扣教材,突出重点、难点,并有一定的思考价值,使学生理解词句丰富而深刻的含义及其作用;同时,所提问题还要紧随所学关键内容,紧扣主题,以点带面,对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充分概括。问题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应该服从总的教学任务,教师在备课时应该进行充分的准备,做到适时适度,灵活多样。

二、课堂提问要灵活,量力而行

由于我们的教材比较枯燥,要想让学生喜欢我们的课堂,教师不仅要对教材深入研究,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真正认识学生并科学地去估计他们的知识和智力水平,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还要根据具体提问内容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的对象,提出具有诱发学习欲望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课堂提问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反应,注意正确分析判断学生的回答情况,并及时作出相应的处理。其次,单位时间内的群组疑问应该涵盖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及其思维线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提问不断延展其思维轨迹,感知知识信息。把握突破途径,从而通过自我思考而获取新知,提高能力。因此,教师在提问时一方面要加强各个提问个体之间的相互构成、协调、配合、互补,另一方面既要有由此及彼、由点到面的横向拓展,又要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纵深发掘,让学生从不知到知,由浅知道深知,由少知到多知转化。

三、热情鼓励,提供线索,引发思维。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如果总是处于一种兴奋的、愉快的状态,他的思维就会有超常的发挥,他接受外面信息的速度就会非常快捷。这就是说,作为一个教师,课堂上必须注意营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让学生时刻处于一种轻松自如的情绪中,那么无论是记忆,还是思维,都会得到最好的发挥。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新颖而又富有趣味的问题情景,从而诱发学生的求知兴趣。接着,通过启发,使学生产生迫切需要解决疑难问题的内心需要。这时教师再适时提问,相信在这种生动活泼而又紧张的智力活动氛围和探究成功所带来的喜悦之情,正是滋生乐趣的沃土。

当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所提的某一个问题疑惑不解时,教师应该适时点拨、解惑;当学生对某一个问题考虑成熟,苦于无法表达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整理思路,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从而激励学生兴奋起来,活跃课堂气氛,主动探求知识,而不是由教师双手给学生奉送真理。

四、调控课堂提问的频度

过去“填鸭式”的教学如今是不足取的,而频繁的提问往往被理解为是讨论式的课堂。事实上,成功的教学经验表明,提问过多时,会导致学生“随大流”,增加回答问题的盲目性,使课堂教学重点不突出,难点得不到化解,从而制约教学目标的实现。因而课堂提问的次数应当适量。

对于如何控制课堂提问的频度问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设计思考量大的问题,注重提问的质量和效率,避免问题过于繁琐、直白。这样的提问才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探索新知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可能成为有效的课堂提问。

五、适时调控提问的等候时间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只停留1、2秒就开始点名。从实际效果看,学生由于思考时间不充分、精神紧张、准备不足等原因,通常无法回答或者仓促回答导致错误,进而,教师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提示或者纠正学生的错误,既浪费时间又容易招致学生的反感。这样的课堂提问往往是无效的或者是低效的。

因而,有效的课堂提问,一方面要根据问题的难度适当控制提问的等候时间,也就是说,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应该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以提高学生回答的准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然,对于等候多长时间为宜,我们认为,自提出问题到指定学生回答,至少应该等待3~5秒钟为宜。如果教师所提的问题是开放性的,那么留给学生的等待时间以10秒左右为宜。

正如“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所言,课堂提问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需要因人而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让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不断优化课堂提问,及时唤起每个学生的注意,创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加喜欢我们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