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防治标准修订在推进我国消除血吸虫病规划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2-12
/ 2

血吸虫病防治标准修订在推进我国消除血吸虫病规划中的作用

刘华富

刘华富

成都青白江区血吸虫病防治院四川成都610306

摘要:血吸虫病是一种慢性寄生虫病,在世界上多个国家广泛传播。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数据统计表明,全球大约有超过2亿人患有血吸虫病。由于血吸虫病对人体危害极大,因此各个国家对其防治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我国为此修订了《血吸虫病防治标准》,在推进我国消除吸血虫病规划中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自该标准修订以来,血吸虫病疫情在我国得到了明显的下降,血吸虫病流行区,如成都市青白江区清泉镇、龙王镇、人和乡以及福洪乡等地已经达到了血吸虫病的控制标准,也为继续完善该标准提供了更加规范、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血吸虫病;防治标准;传播控制

前言:血吸虫病是十分严重的传染病类型之一,在全球74个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严重影响当地人的生命健康质量。针对血吸虫病疫情目前体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各个国家和地区纷纷制定消灭以及防控的标准,目的是彻底消灭血吸虫病。我国所制定的《血吸虫病防治标准》共经历了6次修订,每一次修订都在当时的时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防控血吸虫病的工作不断深入,之前的血吸虫病防治标准已无法适应不断发展的形势。基于此,卫生部门的专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修订出最新的血吸虫病防治标准。

1血吸虫病防治标准修订背景

由于血吸虫病的传播速度快、波及人数广,因此我国对其防治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自1958年以来,就根据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实际需求前后修订了6次防治标准,在每个时间段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1980年第三次修订该标准,提出要在3年内不能产生钉螺和新感染的病例这些严格要求,在当时水网型流行区的防治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在当时又出现了山丘型血吸虫病现状,我国的成都市青白江区清泉镇、龙王镇、人和乡以及福洪乡都是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第三次修订标准没有涵盖山丘型血吸虫病防治的内容,在其后几次的修订中全面考虑到血吸虫病疫情在我国的流行程度,并总结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目前影响比较深远的是2006年版的血吸虫病防治标准,在该标准中对吸血虫病的指标进行了量化研究,并加入了山丘型以及湖沼型血吸虫病的控制手段。此次修订无论从理论方面还是实际成果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程度上的提升,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血吸虫病的危害,从自身做起杜绝传播血吸虫病。但是该标准还体现出一些问题,比如没有就钉螺的控制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也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持,仅仅是将血吸虫作为消灭的重点内容,未对中间宿主提出明确的要求。由此可见,2006年版的血吸虫病防治标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血吸虫病的防治起到积极作用,但缺乏全面性,无法适应不断发展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还需要进一步修订。

2血吸虫病疫情调查

要想修订血吸虫病的防治标准,就要全面了解血吸虫病在我国的疫情传播情况。我国卫生部门的专家在2013年就我国几大血吸虫病流行省份展开了疫情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经过防治标准几次修订后,水网型的疫情传播已经控制在比较稳定的水平,而山丘型以及湖沼型则在经过一段时间控制后又有所回升钉螺面积也达到了2%以上。根据周晓农[1]等人的研究《血吸虫病防治标准修订在推进我国消除血吸虫病规划中的作用》一文中表明,钉螺在山丘型传播区的生存时间为(2.6±1.1)年,由此看来可以将“连续5年查不出钉螺传染”作为考核的主要指标。根据相关的理论研究表明,在血吸虫病疫情得到控制之后,人群的感染水平也能维持在一个较为合理的范围中,然而钉螺感染却有可能出现一个较大的回升。该结果也为今后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一个科学的指标。

徐小林[2]的《日本埃及和曼氏血吸虫病的寄生虫学特征及防治措施》一文中说道:如果某个地区的血吸虫以及钉螺的密度能够降低到传播的最低值之下,则血吸虫病的传播链会被彻底打破,及时钉螺还作为血吸虫病的传播宿主,也无法大面积传播。汪天平[3]等人的文章《控制和消除血吸虫病标准制定的一组实证:回顾性调查的作用》中同样表明:血吸虫病的中间宿主钉螺繁殖以及传播都是有一定规律的,一定环境范围内,如果钉螺的密度较低,则二代的繁殖率会有一个明显的提升。因此今后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仍需要对钉螺的繁殖与传播规律进行深入研究。

3血吸虫病防治标准指标的完善

通过多位专家的深入研究,已在最近两年的时间中总结出血吸虫病的防治手段,并将其完善到新的标准中。新修订的版本与过去的相比,在多方面做出了调整:

首先是将过去的血吸虫病防治标准题目更改为《血吸虫病控制和消除标准》,强调最终目的是要彻底消除血吸虫病;其次是对钉螺的传染指标进行了修改,除了要认识到钉螺的危害外,还要增加监测的内容;最后是对一些细节部分进行了修改。在新的防治标准中,将过去的“连续2年查不到钉螺传染”这一要求变更为“连续5年查不到钉螺感染”,同时重点关注成都青白江区清泉镇、龙王镇、人和乡以及福洪乡等地的疫情控制情况。伴随着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愈发深入,必须要进行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的改革,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监测体系,以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疫情,寻求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将血吸虫病控制在萌芽阶段。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血吸虫病的新修订防治标准的应用,将会对不同传播区的血吸虫病防控做出突出的贡献。

结论: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能够得知,我国卫生部门对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经过多次修订血吸虫病的防治标准,为今后的血吸虫病监测提供了有力的借鉴依据,同时也为我国进一步消除血吸虫病工作指出了新的方向,成为了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理论依据。也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为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基层部门起到一个了解作用,为推动消除血吸虫病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周晓农,许静,林丹丹.血吸虫病防治标准修订在推进我国消除血吸虫病规划中的作用[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3,01(26):1-4.

[2]徐小林,朱蓉.日本埃及和曼氏血吸虫病的寄生虫学特征及防治措施[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3,03(08):302-306.

[3]汪天平,周晓农,林丹丹.控制和消除血吸虫病标准制定的一组实证:回顾性调查的作用[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4,05(12):479-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