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护理中感染的问题的分析与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产科护理中感染的问题的分析与探讨

伍丹李艳

伍丹李艳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目的:探究产科护理中感染的问题,分析护理管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160例产妇,选择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其临床治疗进行探究,查看感染状况,感染产妇为A主,未感染产妇为B组,探究两组产妇感染的危险因素,而后制定护理措施。结果:160例产妇中12例出现感染,感染发生率为7.5%,比较A组和B组产妇年龄36岁以上、伴有胎膜早破、瘢痕子宫、未应用抗菌药物、住院时间5日以上、侵入性操作以及剖宫产比例数据见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科护理过程中引发产妇感染的因素比较多,需要加大护理管理力度,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产科护理;感染;护理措施

产科主要人群为产妇以及新生儿,属于易发感染人群,护理工作存在特殊性,而引发感染的因素多种多样,如产生感染会引发已严重后果。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产科护理中感染的问题,探究护理管理方法,现将研究内容内容进行如下叙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160例产妇,年龄最大者为36岁,年龄最小者为24岁,(29.6±0.9)岁为平均年龄,120例为自然分娩,40例为剖宫产。入选产妇均为足月分娩,头位孕妇,并未产生严重的妊娠并发症,入院时无感染现象,并未出现精神类疾病。

1.2方法

选择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其临床治疗进行探究,查看感染状况,对感染发生位置进行统计,感染产妇为A组,未感染产妇为B组,对比两组产妇的相关资料,对感染危险因素分析,而后制定护理管理方法。

1.3统计学数据

文中涉及的相关数据在进行计算时均选择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进行呈现,组间数据以P<0.05为差异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感染发生率

160例产妇中12例出现感染,感染发生率为7.5%,6例为呼吸道感染,3例为切口感染,3例为宫腔感染。

2.2感染和未感染产妇相关资料对比

比较A组和B组产妇年龄36岁以上、伴有胎膜早破、瘢痕子宫、未应用抗菌药物、住院时间5日以上、侵入性操作以及剖宫产比例数据见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数据由表1可知。

3讨论

3.1产科感染因素

住院主要科室之一为产科,特征表现为患者较多,检查项目多以及病床周转快等,具有相应的危险因素,极易产生感染。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呼吸道感染属于产妇感染的主要位置,这是因为产妇分娩后身体体质较弱,从而减少活动,长期在病房内,对细菌的生长起到促进作用[1]。此外由于痰液积聚未进行清除,提升了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此外泌尿系统感染和切口感染等均为常见感染之一,和患者自身因素存在关系,同时和护理人员的规范性以及无菌性存在关系。

3.2预防感染的护理

3.2.1加大培训力度

产科感染因素中常见因素为护理人员,例如未按照无菌原则操作,无较强的感染防控意识。为此产科需要加大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护理人员对于感染的重视度,使其在日常护理中进行预防。此外需要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力度,经过计划性培训,使得护理人员了解控制感染的方法,致使护理人员可以参与到感染防控工作中,通过规章制度对自身行为进行约束[2]。

3.2.2实施无菌操作原则

进行产房室内环境管理,确保环境整洁,定期进行通风,有助于空气清新,每日对操作台面、橱柜进行两次擦洗,拖地时才有消毒液,每日选择空气消毒仪对产房实施消毒,每次消毒时间为2小时。而后对产科区域进行划分,如普通病房、隔离房、待产室、隔离待产室等,同时设置清洁区、污染区以及无菌区等,并进行区域界线管理,如怀疑产妇自身出现传染性疾病,需要将其安置在隔离产房中,而后予以检查以及消毒隔离。预防感染的主要措施为无菌技术,如果操作不正确,会产生感染[3,4]。产科需要进行无菌技术教育,如隔离、消毒、灭菌以及新技术动态等,进而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知识结构进行完善。由于产科护理工作较为繁忙且具有复杂性,少数护理人员不重视无菌理念。为了防止此类情况产生,管理人员和护士长可选择随机抽查方法,对护理操作的无菌性进行检验。

3.2.3监测以及监控管理

了解护理人员质量的主要方法为检查,产科除定时检查后,需要进行不定期检查,有助于发现护理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进行整改,以免产生感染。对于可能引发的感染因素,需要进行整改,主要依据为制度要求,每月对房内细菌情况进行检查,如果细菌培养结果异常,需要找出因素,而后制定整改方法,实施后进行复查,直至细菌含量在正常范围内。由专人对产房内的消毒物品以及器械管理进行负责,并进行消毒隔离,对消毒日期进行记录,将非无菌包、无菌包、一次性无菌包进行分开标记,以免应用过期产包。消毒包选择化学监测方法,每月进行一次生物监测,对于浸泡的器械设备及时更换消毒液,每日监测消毒液的浓度,确保消毒消毒[5]。产妇分娩后,如果产妇出现会阴侧切或者裂伤,需要进行消毒,予以会阴护理,确保外阴的清洁[6,7]。重复应用器械在消毒前需要浸泡,而后予以冲洗,待干净后晾干,有助于下次应用。

综上,妇产科护理中护理人员护理操作不规范、无较强的无菌意识以及自身免疫力降低为引发感染的主要因素,管理者需要正确了解感染危险因素,对产妇予以相应的护理,进而降低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陆红日.妇产科护理中感染的问题与探讨[J].心理医生,2016,22(29):238-239.

[2]杨东芳.妇产科护理中感染问题的分析和探讨[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9):157-158

[3]王丽芳.产房消毒隔离对产妇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8):296-296.

[4].黄宝琴,钱夏柳,兰叶,等.产房消毒隔离对产妇医院感染的影响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20):4766-4768.

[5]廖雨琴.产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前瞻性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3):102-102.

[6]董凤婵,DongFengchan.初产妇分娩中会阴侧切与自然裂伤对产妇盆底功能影响的比较[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2(4):485-487.

[7]陈丽君,沈艳萍,陈丽贞.会阴侧切分娩产妇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7):1133-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