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新技术与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测绘新技术与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探讨

高军

高军

身份证号码:34080319721107xxxx安庆市勘察测绘院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测绘新技术,接下来详细阐述了常见地质灾害类型、成因,最后对应用测绘新技术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的对策具体探讨,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给行业内人士以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测绘新技术;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引言

地质工程中对测绘新技术进行应用可将测绘精度进行切实提升,不仅于地质工程质量的提升有积极意义,而且为后续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治奠定基础。但就现阶段我国地质工程而言,仍有各类灾害事故发生,无法有效控制灾害的影响程度及地域分布,所以要借助测绘新技术的优势就地质灾害展开深入分析,并找寻适宜的防治对策。

1测绘新技术介绍

1.1GPS技术

GPS技术也称全球定位技术,最早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专家研发。GPS技术具海、陆、空三维导航与定位功能,目前其已逐渐应用到我国大坝、建筑等各项工程测量领域,其能够对被监测对象全程、实时动态监测。同时,还可自动存储工程测量相关信息,最终通过系统软件,对监测结果进行快速运算,从而对工程项目监测目标进行迅速、准确定位,以提高工程施工精度,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难度。但是,GPS技术也具有一定的缺点,比如存在数据被盗或数据丢失风险,从而降低数据有效性。因此,在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需要对GPS技术监测数据进行及时备份、统一管理,提高数据安全性。

1.2RS技术

RS技术是于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工程测量技术,也称“遥感技术”。RS技术是以航空摄影技术为基础,可全面获取基础地理信息资料。基于遥感技术还可对工程测量范围进行大面积同步观测,从而确保测量数据为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决策基础。RS技术的实施使工程中小比例尺的形图数据被有效收集,从而减少基本地形图工程测量工作量。尤其是RS技术具有较高的全色光谱分辨率,为基础地理信息观测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重要技术手段。

1.3数字化测绘技术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数字化测绘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其以测绘结果精准等优势逐渐取代了传统工程图与地形图测绘技术。传统测绘技术不仅耗时,而且作业环境十分恶劣,成图时间长,图形单一,且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但是,随着新型数字化测绘技术引入,其与数控测绘图仪有效结合,构建起一个集由外至内的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绘图为一体的自动测图系统,不仅降低了工程测量成图难度,还实现了工程图形测绘自动化。

1.4摄影测量技术

摄影测量技术主要是通过摄影的形式对测量目标的相关信息进行实时采集的新型测绘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通过将很多测绘工作由以往的在室外进行转换为在室内就可以完成,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测绘工作的难度,提高了测绘工作的精度。特别是针对一些人口以及建筑比较密集的区域的测绘,应用摄影测量技术进行测绘可以大面积成图,进而有效提高地质灾害测绘工作的测绘效率。

1.5信息化测绘技术

信息化测绘技术是传统的工程测绘技术在经过了数字化测绘技术这一巨大的技术变革之后,又一次崭新的技术创新,其在测绘效率与测绘准确性上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其中,信息化测绘技术的主要应用特征,就是可以为测量工作提供实时、准确的信息服务。当前,信息化测绘技术中的RTK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到了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中。

2常见地质灾害类型、成因

地质灾害一般是指在人类活动与自然运动双重作用下导致地质形态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的一种地质破坏活动。其基本表现形式为地震、泥石流、水土流失、滑坡、崩塌和沙漠化及火山喷发等。(1)地震:在地质学中又称“地动”,由地壳剧烈运动引起,可释放巨大地震波能量,从而会对地表局部产生极强的震动影响。(2)泥石流:“泥石流”是在丘陵及山区等地区,在暴雪或暴雨冲刷下携带大量碎石与泥沙而产生的一种特殊洪流。(3)水土流失:在风力及水力等外力作用影响下,泥沙与砂土混合,在降雨冲刷下,土壤与水资源流失,由此导致地表水土流失。(4)滑坡:斜坡中的岩石土体在地下水活动及雨水、河流冲刷、地震、人类活动等共同作用下,引发的一种土质湿软面整体下滑的自然现象。(5)崩塌:在土体自身重力作用下,于60°~70°左右的斜坡中形成的一种土块突发倾落运动,崩塌也称“山崩”。(6)荒漠化:长时间干旱导致植被死亡,土壤蓄水能力下降,再加上外力搬运及风力侵蚀作用,导致地表土体土质生产能力下降,由此引发荒漠化灾害。(7)火山喷发:这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地质灾害现象,但其爆发能力极强。随着地下能量集聚,其内部岩浆会通过火山口向地表释放,当岩浆上升至地表时,受内、外力压力差异影响,就会爆发岩浆。

3应用测绘新技术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的对策

3.1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地质灾害的防治

在将测绘新技术应用到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中时,还应注重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地质灾害的防治。例如,针对崩塌灾害,要及时的进行崩塌灾害隐患区的排查工作,并在对实际地质情况进行勘查的过程中,做好人员与相关设备的撤离准备,以在对崩塌灾害隐患区进行全面排查的同时,有效保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安全进行。针对泥石流灾害,应全面做好勘查工作,并根据实际的勘查结果,对坡面存在问题的区域进行及时的加固与防护,以有效减少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此外,还应针对区域内多发的地质灾害,提前做好安全防范准备与应急处理工作。

3.2要强化自然环境中各类异常变化征兆的有效观测。

对于政府部门而言,要积极应用GPS技术、遥感技术以及GIS技术等就地质环境进行大范围的有效监测,一旦发生异常变化的征兆药及时上报,并结合异常现象做出相应的处理,进而降低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以及具体影响。

3.3借助GPS卫星系统

于测绘区域内开展无线测绘工作,并通过无线电信号、卫星信号等形式将测绘结果向信息接收端口进行传递。将其与传统全站仪进行结合,并增加监测站点的数量,进而在提升测绘精度的同时可以全面监测各区域的地质异常状况。

3.4注重对地质情况的精准测量

想要有效完善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提高地质灾害的防治水平,注重对地质情况的精准测量是关键。一方面,应积极将数字测绘技术与信息测绘技术应用到地质灾害防治的野外测量工作中,以有效提高野外测绘工作的测绘质量与准确性。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GPS技术实现对测绘区域的无线测绘,并将实际测量到的测绘结果通过无线电信号以及卫星信号的方式传送到处理系统中。以有效完成对测绘区域实际地理情况的大面积实时测绘,并及时发现测绘区域的异常情况,实现对相关地质灾害的有效预防。

结语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测绘新技术的进步,为我国地质测绘和灾害防治带来了重要影响。在地质灾害防治中,测绘新技术的发展应用具有传统测绘技术不具备的优势。在灾害防治中,要有重点、有步骤、分层次进行针对性地预防与处理,本着“防治结合”的原则,采用测绘新技术提高工程地质灾害防范、处置效率,减少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

参考文献:

[1]毕双凤,王翠娟.地理国情监测与测绘高新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18):154-155.

[2]林绍光.关于地质测绘中的测绘技术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15):154-155.

[3]林德超.测绘新技术与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分析[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8,33(02):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