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滕瑞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滕瑞敏

滕瑞敏

河南省临颍县王岗二中滕瑞敏

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未来社会知识不断更新,新问题不断出现,它需要人们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思考,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因此,素质教育应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数学课实施素质教育,关键要面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思维,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一、激发求知,主动参与。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能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自觉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掌握独立获取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1、激发参与欲望

通常,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揭示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任务之间的矛盾,引起学生的认识冲突,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把学生引入认识“冲突—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感知—表象—思维—记忆”等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2、培养参与意识

从数学教学改革趋势来看,传统的课堂教学正向着数学活动课的形式发展,在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是学习有趣的数学,有用的数学。老师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3、增加参与信心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强烈的探求欲望,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而且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除了用“小步子,多成功”的原则进行教学外,还要善于发现他们在原有基上的点滴进步并给予表扬,寻找失败中成功因素,并给以鼓励,从而保护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学习信心。

二、独立思考发展思维

教师对思维过程的展开,能不能替代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不能。数学的认识活动是理性活动,数学思维来自本人的心理运算和对运算的抽象理解,无法靠传授知识和传授方法来代替。而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发现知识,就必然会经历一定的组织或转换嵌进认知结构的某种模式,才能完善和发展其认知结构,同时发展认知能力。因此,独立思考是发展学生数学认知能力的需要,同时也直接影响人的创造力和意志品德的养成,关系到今后能否成才。

1、明确思考的对象

教师要提供给学生的明确的思考对象,这样才能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在讲弧长时,教师可启发学生回忆以前学的知识,如长方形的周长与什么有关,正方形的周长与什么有关,那么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吗?有怎样的关系呢?经过学生思考讨论,结合教材,推出扇形的弧长公式。通过教师的层层启发,一方面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独立自由的思考

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关键在于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围绕着所要解决的问题,自己去思考、去探究、去发现,教师不替代学生的思维,也不设置思维圈套把学生的思维套入圈内。这样才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所以课堂上教师要经常安排一些竞赛活动,可用“比一比、赛一赛,限时作业,限时练习,快速抢答”等方法,把竞争方式引进课堂,使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创新。

3、适时给予启发引导

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常常需要教师给予指导。怎样指导才能有利于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呢?教师不应该直接给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而是应该设计好有利于学生继续展开思维的问题,对于那些独立思考并获得成功的学生,要及时鼓励,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还有其它的方法吗?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什么?有什么规律吗?等等,督促学生进行解题后的反思和总结,有利于思维的深入发展。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在教学中大胆实践、创新,并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使教学具有艺术性,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根据教学实际,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并大胆思考,构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亲自参与探索新知,使他们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