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2

分析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谢海棠

广东省建工设计顾问有限公司510000

摘要:我国近几年发展迅速,建筑设计的形势也变得多姿多彩,各种标志性建筑也层出不穷。建筑设计中建筑设计的创新和可拓思维模式具有紧密的连接。可拓思维在建筑设计的应用中十分广泛。这使设计的创新和可拓性研究不断提高,同时也使建筑设计领域的新型理论正在形成,可拓性思维模式带来了新型的理论更新。所以可拓思维对于设计的创新提供着足够的理论支持,同时在可拓性思维影响下所形成菱形思维模式、逆向思维模式、共辘思维模式和传导思维模式成为了建筑设计领域的主体。

关键词:建筑设计可拓思维利用策略

引言

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经常可以发现人们运用可拓学的方法去发现和改造事物,最后做出相对应的创新。建筑创新学是我国正在形成的新型学术领域。可拓学与一些学科相互交叉,如创新学、建筑学、思维科学,可拓学还提出了一些新的思维模式,如逆向思维模式、菱形思维模式、传导思维模式以及共轭思维模式,将这些思维模式应用于建筑创新设计中去,便可以形成新的建筑设计理论以及方法。可拓学的不断发展也促进了建筑学理论与方法的不断创新。

1可拓思维模式与建筑创新的关系

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建筑设计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可拓学中的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是推动建筑设计创新发展的主导性思维模式。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创新思维如果不能顺利体现出来,设计方案势必会流于俗套,毫无特色。为了实现创新思维的成功嵌入,设计师应当合理应用可拓学中的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将创新思维融入在建筑设计方案中。应用可拓学进行建筑创新的过程,具体说来就是使用合理的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对设计思路进行归纳、集中和整理,然后通过文字、图形和数据体现出来。可拓学是建筑设计实现创新的重要基础,如果仍然采用传统思维模式,就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设计创新。

2加强可拓性思维模式在建筑设计创新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建筑设计创新过程之中,我们主要依靠的是灵感和不可控制的黑箱型过程,这使设计创新具有了一定的随意性和不可掌握性,加大的创新的难度,通过可拓思维模式的应用,我们逐渐的开始摆脱原来的不可控的创新模式,向着理性的、可控制的白箱型的创新模式发展,大大的增强了创新的理性,因此加强可拓性思维模式在建筑设计创新中应用的意义主要可以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以可拓思维逻辑的方式来研究创新的各种影响因素,有利于改变建筑设计创新的思维框架。在传统的建筑设计创新学中,创新的思维框架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主要靠人们的感性认识和灵感迸发来促进创新,但是通过使用可拓思维逻辑方式之后,我们就可以实现定性定量的方式来分析、变换创新的条件、目标等影响因素,从而自主的掌握创新的进程和创新的方向,实现建筑设计创新的思维框架因人而定、因事而异。

2.2将可拓学的哲学基础、基本理论及方法体系运用到现代的建筑设计创新过程之中,有利于建立健全新的创新方法论体系。可拓学的核心思想是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具有一定的可拓性,可拓思维模式就是把逆向、共轭、菱形及传导思维方式运用到建筑创新设计之中,这样就可以增强创新的理性和效率,从而切实的增多创新的方式方法,建立健全创新的方法论体系。

2.3用形式化的模型来分析、变换创新中涉及到的条件、目标等因素,形成新的创新策略,有利于形成一套有理有据的理性创新方法。在可拓思维模式之中,一切事物都具有可拓性,且具有着一定的可拓规律,我们在可拓思维试验的过程之中,可以采用固定的模型和程式,通过变换涉及到的条件、标准等可量化的数据指标,逐渐的形成创新的策略,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掌握创新的规律,促使创新向着有理有据的理性方向发展。

3拓思维模式在建筑设计创新中的利用策略

3.1建筑设计方法创新

首先是整合性和综合性。整体性设计指的是对建筑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掌握好其整体功能,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在进行综合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建筑的功能、历史发展等因素,并对此进行整合,以便于获取最好的设计效果。同时,应重视起联系性和构成性。构成性设计主要指的是在关系作用下,利用各种要素实现的集合,并根据每个不同的部分进行关系整合,最终形成一个整体。联系性则代表的是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到设计的联系,同时还应考虑到建筑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适应性,以便于提升设计的整体效果。此外,还有动态性和最优化设计。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的考虑到设计的建筑物未来发展方向,对其进行展望。同时,应考虑到每个部分的不同功能性,将这邪恶功能完全地融合到一起才能促使其将最大的功效展现出来,最终形成一个全新的、并具有特色性的建筑。

3.2设计形态创新

建筑物的表面主要包括了墙体等各种能让人直观看到的空间,对人的感官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建筑设计中的重点部分。对此,可以利用轻透材料来代替建筑明显的分界线,使其为建筑营造出一种若隐若现的感觉。轻透的材料能给人在层次感上带来更强的视觉冲击,从而达到建筑空间表面视觉的特殊效果。其次是构成变异。对建筑工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通过不同形状的材料将其不规则的嵌入到工程表面,能展现出一种破碎的美,并通过材料叠加的方式来提升层次感。此外,绿色变异也是形态创新中的一种,主要指的是生态建筑。采取生态建筑方式进行设计与传统的设计方式当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这样的理念引导下进行设计,也将发生明显的不同。

3.3建筑设计中逆向思维的运用

在进行创新探索的过程中,应重视起逆向思维模式。所谓逆向思维模式主要指的就是在我们进行问题思考的过程中能够不根据传统的方式进行,而是要勇于打破这种传统的思维限制,找到一种全新的方式用来解决问题。在建筑设计中也是如此,积极的利用逆向思维,反其道而行之,就能找到一种全新的设计方式,形成新的设计理念,从而促进建筑事业的健康发展。

3.4建筑设计中菱形思维模式的运用

菱形本身有着逐渐扩大,并在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又逐渐凝聚的特点。菱形思维模式则是指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首先应对设计本身进行发散性的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凝聚,从而获得新的设计思路和方法,以便于实现建筑创新发展。建筑设计中,菱形思维模式与其他思维模式有所不同,它是一个多方面的过程,在探索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并在探索之后进行集中,对建筑设计创新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5建筑设计中传导思维模式的运用

传导思维模式主要指的是在一个事物进行变换之后,另一个事物在随之发生变化,是一个逐渐传递的过程。在日常的建筑设计当中,可能会出现一定的矛盾问题,这些问题不能及时的得到解决将会影响工程的正常进行。而将传导思维引入到其中,通过变化当中的一些目标传导效应来积极转换矛盾的问题,那么将有效地保证建筑设计工作顺利进行,这种方式无论是在古代建筑还是在现代化建筑中都有一定的应用,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4结束语

实现建筑设计的创新形式,必须先掌握创新思维方式,也就是要学习掌握可拓学的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模式,并结合实践,应用在具体的设计方案中。在可拓性思维模式下,建筑设计将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变通性,能够进一步保证设计质量和施工进度,提高建筑设计的创新性。为了促进我国建筑设计行业的蓬勃发展,一定要充分的应用可拓性思维模式。

参考文献:

[1]艾英旭.建筑设计创新可拓优度评价方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0(07)

[2]孙明,邹广天.城市生态规划与可拓思维模式[J].城市建筑,2012(9):51-55.

[3]谭永坚.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3)

[4]杜长青.探究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J].建材与装饰,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