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初步认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初步认识

骆登金

江苏建湖县恒济初中骆登金

21世纪将是一个知识创新的世纪,新世纪正在召唤大批高素质创造型人才.人的创造力包括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个性两个方面,而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在这种形势下,基础教育进行了一轮新的改革.从2004年9月起以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为总目标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我区全面展开.我有幸从七年级开始,完成了我区第一轮新教材的学习与教学.经过六年的教学实践我学到了新理论,进行了新探索,感受颇深.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内容.通过对新课程标准以及新教材的研究与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由于教材中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体现了螺旋上升的原则,要创制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尽可能合理、有效地使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益.

一、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教学”一词,最简单的理解便是“教”与“学”,也可理解为“师教生学”或“以教导学”、“以教促学”.归根结底,“教”为了“学”.在新课程下,数学教学过程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它突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是数学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选择课程资源、组织教学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参与研制开发学校课程等方面,必须围绕施素质教育这个中心,同时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新课程标准下还要求教师学习、探索和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师德素养和专业水平.

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不必作直接的详尽的解答,只对学生作适当的启发提示,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动脑,找出答案,以便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他们良好的自学习惯.课上教师应该做到三个“不”: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说;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能自己做到的,教师不教.尽可能地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感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认识,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

新课程标准还认为学生是数学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的学习应是发展学生心智、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因此,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不同学习内容,让学生采取掌握、接受、探究、模仿、体验等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自主学习具有几方面的特征,对初中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过程有内在的动力支持,学生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我们从教学内容入手,在教学中坚持两个原则,即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引,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方法交给学生,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如证明题、应用题的解答等,尽可能的尊重学生的理解方法,学生谈出自己的观点后,教师再进行点拨.教师从知识传授着的教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着和组织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充满成就感,有了自信心,这一切,又激发他们投入到新的学习活动中.

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习惯

由于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情感交流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讨论是情感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方法.教师与学生的讨论,学生与学生的讨论是学生参与数学教学过程,主动探索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依照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并以积极的心态互相评价、相互反馈、互相激励,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开展合作学习,从而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新课程标准下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之一就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之由客体变为主体,使之积极地、目的明确地、主动热情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真诚交流.新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能与学生交心的老师将不再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教育是非显露痕迹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是充满爱心的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真诚交流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殷切的期望和由衷的赞美.期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由衷地赞美学生的成功.我认为,作为教师,应该在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都要对学生寄予一种热烈的期望,并且要让学生时时感受到这种期望,进而使学生为实现这种期望而做出艰苦努力.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以肯定和赞美的态度对待学生,善于发现并培养学生的特长,对学生已经取得或正在取得的进步和成绩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进取心,不断将教师的外在要求内化为学生自己更高的内在要求,实现学生在已有基础上的不断发展.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自主探索,主动获取,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如何在课堂上落实呢?我校加大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使生生合作进行讨论交流较普遍地在教学活动中应用.课堂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互教互学,共同提高.为了使这种学习方式不流于形式,教师从细微处着眼,进行指导,让每个学生承担着不同的学习任务:有的当组长,负责整理每个学生的发言,并准备在全班交流时能谈出自己小组的见解;有的当主持,负责协调成员的发言顺序,每人承担的角色随时更变,这样,每人都需要与他人交流、合作.不仅如此,教师对学生如何发言、如何倾听、如何评价、如何质疑等,都给予具体的指导.老师参与其中,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给予必要的提示与点拨.这样,使学生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发言做出思考,教学过程即是学习的过程,同时又是学生交往的过程,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较好的培养.

不仅如此,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合作也得到充分运用,在数学课上,老师常常运用师生合作的方式进行归纳,形成概念,得出结论.

三、课堂教学注重过程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习惯

有关专家认为,儿童有与生俱来的探究的需要和获得新体验的需要,这些需要的满足,必须具有一定的环境和适当的方法.课堂教学中注重过程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面向实际的、进行探究的学习环境,不失为一条好的途径.

在一节数学课上,一位老师设计了如下的步骤教圆环的面积:

第一步:出示一个圆环,认识圆环.

第二步:思考,老师手中的圆环是怎样做出来的?请你试着自己做一个圆环.

第三步:现在你知道怎样求圆环面积了吗?

学生独立总结得出方法,圆环面积=大圆面积-小圆面积

第四步:扩展,求圆环的面积,还有别的方法吗?小组试验、讨论,进行思考.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把现成的结论交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去操作、去试验、去讨论,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新的世纪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新课改是永无止境的,我们虽然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如何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达成新课程目标,任重道远.有待于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是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