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发病特点及防治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论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发病特点及防治措施

扎西顿珠

扎西顿珠

(西藏山南地区错那县人民医院西藏错那856700)

【摘要】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指当人体长期处于高原缺氧的状态下,其机体当中的红细胞代偿性就会不断增加,血液当中的红细胞数量也会明显上升。这样的结果会导致人体的血液粘度增加,随后变会引发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在医学领域中,如何就高原型红细胞增多症进行防治,一直是医学界工作的重点课题。要想真正去防治,首先要加深对其的了解。基于此,本文在分析高原型红细胞增多症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应如何对其进行防治。

【关键词】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生长血管紧张素

【中图分类号】R59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9-0197-01

前言:我国地大物博,地理环境极其复杂,除了平原地区之外,还会有很多人生活在海拔>3000m的高原上。海拔过高的地方氧气稀薄,当人们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就会有很多人引发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为头痛、肌无力、紫钳以及皮肤涨红等。如果在临床治疗中未能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会进一步引发血液疾病,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为了改善这一现象,要充分了解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特征,并以此来寻求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1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特点

1.1红细胞膜流动性下降

患有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患者其体内的氧自由基会代谢紊乱,这也是引发该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机体的自由基运动过程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是其主要的对象,这些物质会平均分布在细胞膜的类脂当中。过氧化脂质在不断运动的过程中会影响人体内的蛋白质作用,最终改变了细胞膜的结构。根据黄俊霞[1]等人的文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断的研究进展》中,说明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患者一直保持缺氧的状态,同时在黄嘌呤的影响下会产生大量的过氧根离子,这会导致膜脂质出现过氧化的反应。当患者发生了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机体当中就会形成大量的自由基,迫使红细胞的流动程度下降。

1.2红细胞能量代谢异常

在常莉[2]等人的文章《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一文中,表明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患者细胞代谢能力也会出现异常的情况,细胞膜上会存在大量的三磷酸腺苷酶,其对信息的传递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三磷酸腺苷酶的重要作用就是将人体细胞当中的钠离子运送到细胞外,凭借这种细胞浓度差来维持细胞基本的功能。一旦这种细胞的浓度差受到了破坏,就会让红细胞数量增多,甚至会导致患者的死亡。这项研究也说明了红细胞的功能变化参与到了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整个过程当中。

2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防治措施

2.1改善患者的缺氧情况

由于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患者是由于长期生活在高海拔环境下,缺氧严重,因此要想对其进行防治,最重要的就是改善患者的缺氧情况。具体方法可以为间歇性吸氧以及为患者提供高压氧。其中间歇性吸氧是指使用经鼻插管来为患者提供氧气吸入,通常情况下规格应为2L/min,2h/次。而一般情况下是不会使用到高压氧来治疗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根据叶冬梅[3]等人的《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清P53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及意义》中的研究表明,虽然提供高压氧能暂时缓解患者的症状,但是在出舱后的几个小时症状又会复发。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间歇性吸氧的方法仅适用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采用单纯吸氧的方法并没有明显的效果。

2.2放血疗法

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患者还可以采取放血的方法,将过量的红细胞释放出来,尤其是合并脑血栓的患者,放血疗法更加有效。每次放血含量大约为100ml—150ml左右,每年春秋季各放血一次。与吸氧疗法不同的是,放血疗法适用于症状较重的患者。

2.3中药治疗方法

中医对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同样有效,并且其凭借无副作用的优势,更加适合慢性病的治疗。依据中医辩证施治的特点,治疗该病要以治疗气滞血瘀为主,药方以丹参、三七、红花、陈皮等为主。这些药物普遍具有活血的功能,当血液不断流通,堵塞在体内的气也会逐渐散去,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除了上述的几种方法治疗外,要想避免患有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还要注意多休息和注意饮食,避免激烈的活动,在饮食方面也要以补充维生素为主。

结论: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会影响到全身系统的慢性疾病,当处在海拔较高的环境中,患者体内的红细胞就会迅速增加,无法满足氧含量的需求。为了在临床治疗中充分提升患者的生命健康质量,应该全面了解该病的主要特点,医护人员也要重视起此病的患者,寻求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加强对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防治力度。

参考文献

[1]黄俊霞,王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断的研究进展[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0,01(15):60-63.

[2]常莉,张泽奎,禹刚.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2011,04(26):492-494.

[3]叶冬梅,瑞云.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清P53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及意义[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03(05):265-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