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碍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睡眠障碍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影响

祁文

祁文

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甘肃兰州730050

【摘要】睡眠障碍对于患者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其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胃肠动力、脑肠肽、内脏高敏感性及精神心理因素等相关。针对于出现睡眠障碍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取常规的治疗联合抗焦虑或抑郁治疗以及心理干预是有益的。

【关键词】睡眠障碍;功能性消化不良;睡眠障碍;影响

当前,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dyspepsia,FD)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不容忽视的发病几率,长期以来一直徘徊在5%-12%之间。一般而言,FD患者群体中出现睡眠障碍的几率要远远大于正常人,而且患者睡眠质量的好坏也与FD患者自身症状的严重与否直接挂钩。目前,我国成年人存在睡眠障碍症状的比例高达32%,而且睡眠障碍能够加重胃肠道症状,甚至引发较为严重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为此,睡眠障碍对于FD的影响日益得到业界研究人士的高度重视。但是关于FD的发病机制尚未形成明确的定论,综合多重因素的考虑,其主要是与脑肠肽分泌异常、胃肠动力障碍、精神心理因素以及内脏高敏感性等多种因素存在很大关联性,因此,本文将就睡眠障碍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影响展开论述。

1睡眠障碍与FD的相关性

1.1睡眠障碍与胃肠道动力

根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出现睡眠障碍伴FD症状的患者其自身的睡眠各期胃肌电中频及振幅相比与FD患者或者健康者大为减少;睡眠质量表现较差的患者一般出现胃肌电节律紊乱的概率远远大于睡眠质量好的人,在喝水之后的半小时之内睡眠差的人和睡眠好的人相比较时,则中频的指数显著降低,而高频的指数则大大提高。以动物作为实验对象,得出的研究结果表明:剥夺睡眠的动物不仅出现支配胃肠运动的神经中枢细胞放电先是提高后是减低波动,还容易引发胃肌电活动在增加后逐渐受到抑制出现紊乱的状态,然而其自身的频率与波幅尚未有规律性的认识。因此,我们能够从相关研究数据上推论,胃电节律异常容易出现胃平滑肌收缩节律紊乱以及胃排空延迟或者是出现FD症状,但是就睡眠障碍是否导致胃平滑肌电节律的异常变化,能否出现胃平滑肌收缩节律的异常或者是一系列的消化不良症状,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1.2睡眠障碍与脑肠肽

脑肠肽是一种呈现出双重分布的胃肠道和神经系统的肽类物质,它能够直接影响到胃肠道的感觉和运动的调节,从而帮助主体控制食欲,调节合适的食物摄入量,并辅助其参与中枢神经系统调节胃肠道功能,因而很有可能参与FD的发病机制。目前,一些恶研究提示睡眠障碍可能也与部分脑肠肽相关。促生长素具有调节食欲、促进摄食、加强胃排空的作用,研究发现长期失眠患者与健康人相比夜间促生长素水平明显下降,增加促生长素的水平可以改善FD患者的早饱、餐后饱胀等症状。

1.3睡眠障碍与内脏高敏感性

FD患者内脏高敏感性大多出现为胃肠道在面对化学性刺激、机械性刺激的过程中会出现应激性的阈值减少,从而使得患者产生饱胀、腹痛的情况。一些学者通过研究,也发现到睡眠障碍可以降低疼痛的阈值,从而导致患者就一些生理性的刺激存在过于敏感的感知。通过剥夺睡眠可以使其对冷热的感觉过于敏感,而且对于一些机械性的刺激会产生过于敏感的反应,这种反应机制主要源自于睡眠中断导致下行镇痛通路出现问题,因此,其可以佐证存在睡眠障碍的FD患者容易存在高内脏敏感性。

1.4睡眠障碍与精神心理因素

精神心理因素既与睡眠障碍相关,也与FD的发生有关。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是国际上常用的睡眠质量参数,得分愈高者表示其睡眠质量愈差。研究显示在FD患者中PSQI得分与抑郁量表评分呈显著正相关,而FD伴睡眠障碍患者其焦虑抑郁的发病率也明显高于无睡眠障碍者,提示FD患者可能存在与睡眠障碍相关的心理疾病或精神心理因素相关的睡眠障碍。临床研究资料表明睡眠障碍与负面情绪显著相关,可导致焦虑抑郁的发生。

2伴睡眠障碍的FD患者的治疗

2.1抗焦虑抑郁治疗

三环类抗抑郁药不仅具有抗焦虑抑郁的作用,还具有帮助患者实现镇静催眠的作用,其可降低患者的REM,而此期与胃酸的产生相关,因此,这种类型的抗抑郁药物对FD伴有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的患者较为适用。阿米替林作为临床上常用的三环类抗抑郁药,研究显示其比安慰剂更能改善FD患者的症状,而多虑平作为传统的抗抑郁药,可阻断M胆碱受体,减少胃酸的分泌,降低胃平滑肌收缩的幅度及频率,减轻FD患者的症状,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作为一种新型的三环类抗焦虑、抑郁药,在患者服用之后,既可以做到降低患者消化道的过分反应与应激,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极大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表现为十分理想的治疗效果。

2.2心理干预

在治疗出现睡眠障碍的FD患者过程中,在实施了一般药物治疗之外,还应该配合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如放松疗法与催眠疗法等,可以有效分散患者对于睡眠问题的过多注意力,从而保障患者能够获得较为良好的睡眠心态,减少患者出现抑郁的问题,尤其是缓解患者的睡眠障碍症状。根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相比与简单的药物治疗,配合心理治疗干预的方法,不仅能够患者患者的消化系统的敏感症状,还可以有效增强患者的信心与乐观程度,从而避免FD的再次复发,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资源不必要的浪费。此外,根据一项随机调查数据显示,在标准药物治疗的前提下,展开有针对性的联合心理治疗,大大提高了FD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了其症状的反复发作的改了,这种患者自身培养的心理干预在FD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望

总之,睡眠障碍肯定对FD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影响,但是对于其影响的发病机制尚未形成明确的定论,其极有可能与睡眠障碍导致胃肠动力减弱、脑肠肽分泌减少以及内脏高敏感性和患者的心理情绪等相关因素存在关联性。因此,未来的研究应该在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联合之下进行探讨,真正把握FD与睡眠障碍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后续的FD与睡眠障碍的治疗提供技术储备,使我们更为透彻的了解FD和睡眠障碍的发病机制。

参考文献:

[1]张大真,权正良,李增烈.功能性消化不良与睡眠障碍:一项病例对照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7,16(3):232-233.

[2]张超,王景杰,杨琦,等.睡眠障碍伴便秘患者胃肌电活动的临床观察[J].胃肠病学与肝病学杂志,2016,17(10):833-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