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效果观察

张文丽

张文丽

阳泉市第三人民医院肿瘤科山西阳泉045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开展外周静脉经中心静脉导管置管(PICC)过程中使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的效果.方法从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中选出110例,其均需要采取静脉置管治疗.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对比组采用常规置管方法,对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置管.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置管一次成功率、置管后第2d和置管后第6d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置管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比组(P<0.05).同时两组患者置管第2d不良反应率没有较大差异(P>0.05),但置管第6d研究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利用超声引导下的改良塞丁格技术能够有效提升置管一次成功率,并降低不良反应率.【关键词】PICC置管;超声引导;改良塞丁格技术UsingUltrasound-guidedModifiedSeldingerTechniqueforPICCInsertion【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inthedevelopmentofperipheralveinviacentralvenouscatheterplacementtube(PICC)processintheuseofultrasoundtoguidetheeffectofmodifiedSeldingertechnique.Methods110patientswereselectedfromourhospital,andallofthemweretreatedwithintravenouscatheter.Thestudygroupandcontrastgroup,contrastgroupbyconventionalcathetermethod,thestudygroupwithmodifiedSeldingertechniqueguidedcatheterultrasound.Theadversereactionsoftwogroupsofpatientswererecordedafteronesuccessrate,the2Dandthepatientswith6Dafterintubation.Resultsthesuccessrateofthestudygroup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P<0.05).Atthesametime,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2D>0.05),buttheadversereactionratewassignificantlylowerinthe6Dgroup(P<)thaninthecontrolgroup(P<0.05).ConclusiontheuseofultrasoundguidedmodiGfiedSeldingertechniquecaneffectivelyimprovethesuccessrateofcatheterization,andreducetherateofadversereactions.【Keywords】PICCcatheter;ultrasoundguided;modifiedSeldingertechnique【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302-01

静脉置管是现代应用较为广泛的治疗技术之一,但这种操作需要护理人员具备熟练的技术,否则容易引发不良反应.采用超声引导的塞丁格技术能够有效寻找到患者的静脉血管,提升一次置管成功率[1].本文即是对超声引导下的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的效果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是从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选出的110例患者,其均因肿瘤治疗需进行PICC置管,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对比组中男性35例,女性20例,患者的年龄从33岁至76岁不等,平均年龄为(56.71±16.72)岁.研究组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24例,患者的年龄从35岁至77岁不等,平均年龄为(55.38±16.1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没有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个小组,每组55例.对对其中一组患者采用常规置管方法,作为对比组.在穿刺前将所需工具准备齐全,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穿刺的静脉血管位置,在穿刺部位皮肤放置消毒铺巾,选择规格为14G或16G的套管针进行静脉穿刺.在穿刺后如见回血情况,则可以拔除穿刺管针芯,将导丝置入穿刺管内.然后沿着导丝的方向将扩皮器和管鞘放入其中,扩皮后确定管鞘完全进入血管之后,将导丝和扩皮器依次拔除,并沿着管鞘放置导管.对导管进行固定,将管鞘退出,并在导管周围放置无菌纱布,保持穿刺点周围皮肤的干净,利用无菌医用胶贴进行固定[2].对另外一组则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置管,作为研究组.首先患者需取平卧仰卧位,手臂自然外展与躯体呈90°直角.将超声引导设备放置在患者伸展手臂的外侧.其次,利用超声引导设备选择建立静脉通路的血管,选择人体主要的静脉,在确定穿刺部位之后做好标记.第三,穿刺人员进行常规准备,并根据所选择血管的实际深度挑选导针器,将导针器放置在超声探头的安装槽上,并在穿刺前复查血管的位置.将所选择的血管影响固定在标记点的中央位置.第四,在导针器内放置穿刺针,保持其斜面的方向,利用左手将探头固定牢靠,保证探头与患者手臂皮肤呈垂直状态.此时医护人员需要注意超声显示屏上血管的情况,按照探头的引导换面进针.待穿刺成功之后要先静置一段时间,用左手固定好穿刺针之后,将探头移开.采用常规导丝放置方法,保证导丝在穿刺针外有10cm的剩余,将穿刺针移出后在导丝的右侧皮肤下注射利多卡因,浓度约为2%.第五,利用扩皮刀在导丝上方切开约2mm切口,将管鞘放置到血管当中,随后的操作与常规PICC置管方法相同.在置管完成之后还需要利用超声引导设备进行观察,确定穿刺无误.1.3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采用的是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n(%)来表示计数数据,并利用x2对数据进行检验,以P<0.05代表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对两组患者置管情况进行分析,并制成如下表格:

表1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对比表[n(%)]

从上述表格当中可以看出,研究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比组(P<0.05).在置管后2d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没有较大差异(P>0.05),但是在置管后6d,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3讨论在开展PICC置管过程中,传统的置管方法是利用肉眼来观察患者静脉的位置,一般选择肘窝部位静脉血管密集的地方,定位的准确率较差,一次成功率低于90%,常规引发二次穿刺的情况,不仅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而且还容易引发医疗纠纷.

采用B超引导下的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PICC置管,其首先基于B超技术能够对患者手部的静脉血管构造进行直观的了解,并能够观察到血管的走向,保证了管鞘放置方向的准确性.同时改良塞丁格技术采用的是规格较细的穿刺针进行,对皮下静脉血管的损伤度较低,使用扩皮刀进行穿刺点扩张,因仅在皮肤浅层操作,因此对皮下组织没有影响.利用这一技术一般穿刺点选在手肘上方约5cm处,不会影响患者手部关节的活动,因此置管后患者手部舒适度较高,也降低了手肘活动导致的置管移位或渗血情况,降低了不良反应率[3].

参考文献[1]侯彩妍,徐婷婷,王晶晶,等.改良塞丁格技术与传统PICC置管方法的比较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106-107[2]徐寅,李蓉梅,傅荣,等.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两种扩皮角度的比较[J].护理学杂志,2014,29(1):40-41[3]马珊,马容莉,林静.超声引导和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0,25(9):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