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切除后的护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胆囊切除后的护理分析

张雯

张雯

(四川省人民医院手术室四川成都610072)

【摘要】目的:对于进行了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后护理观测及分析,观察护理过程中病人出现的各种可能的问题并积极处理,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随机抽取院内2015年12月至2016年2月期间55例实施了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病例,针对这些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出现的状况及问题进行总结,总结临床护理经验。结果:在随机抽取的55例病例中,55例患者均痊愈康复出院,其中32例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现象,15例有小于38℃的低烧,53例患者均有疼痛,疼痛的程度与等级不同,1例发生胆漏,无术后感染及出血的患者。在术后实施的遵循操作规定、步骤严密、制度精确、积极主动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帮助患者预后康复,大大减少并发症概率。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后护理;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6-0136-02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文抽取胆囊切除随机病例55例,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3例;55例中共有42例因为胆囊结石,12例为胆囊息肉;55例中患者均为全身麻醉手术;大于50岁的患者共有20例,55例中病人平均年龄为39岁;共51例进行了留置管的放置。

1.2方法

1.2.1常规护理

胆囊切除术后的常规护理对患者的伤口愈合与预后均有促进作用,因此术后的常规护理也是我们应当注意和借鉴的研究内容。

1.2.1.1术后体位

在本次分析中,随机抽取的55例患者均实施了全身麻醉。实施了全身麻醉的患者手术后由医护人员接应返回病房后应当立即给予病人去枕平卧位,并保证去枕平卧位保持6~8小时,体位摆放过程中注意动作轻柔,密切观察病人状况及伤口出血状况,同时向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告诉家属这种体位可以有效防止颅内压降低引起的头痛症状。等到患者恢复意识并且病情平稳后,可在护士及家属的帮助下采取半卧位,半卧位能够有效减轻伤口的张力,缓解病人的疼痛感,并且这种体位对于病人的引流也有好处。

1.2.1.2生命体征观察

患者手术完成后回到病房应立即给予吸氧及心电监护,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尿量等相关生命体征,随时监控病人状况直至病人的体征恢复平稳。

1.2.1.3腹部体征的观察

观察患者的腹部是否出现腹胀、腹痛、出血、腹膜炎、腹壁紧张等体征。本次抽取的55例病例中,共有51例进行了留置引流管的放置,放置腹腔引流的患者,应该注意插放引流管的方式及引流管是否合格,密切观察患者排尿的量、性质、颜色、引流管有无堵塞,切口的皮肤有无红肿,是否有积液。

1.2.1.4早期活动

术后12h后,应鼓励病人不能总是卧床,可以进行活动量较小的活动,适量运动可以促进肠蠕动和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腹胀,同时防止并发症发生。同时嘱咐病人及其家属,患者需要避免剧烈活动或搬重物,以免损伤刀口部分肌肉。

1.2.1.5心理护理

手术对于病人的生理和心理都造成了一定的创伤,所以对病人进行相关的心理护理,给病人适当的关心和同情,稳定患者的情绪,使患者增强信心也是临床护理中重要的一部分。

1.2.1.6了解肠蠕动恢复情况

在临床护理中鼓励病人尽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的恢复和患者的痊愈。肛门能够排气后患者可以饮水,由进食液体逐渐过渡到正常食物。注意规律饮食,保证定时定量,少吃多餐,不要暴饮暴食,由流食开始进食并逐步添加其他食物,食品应尽量选择清淡容易消化、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1.2.1.7出院指导

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住院时间最短3天,最长11天,平均7天可以痊愈出院。出院时嘱咐病人术后几周内避免剧烈活动,低脂饮食,禁食刺激食物。观察腹部症状,如腹痛和其他不寻常的情况下在任何时候应当及时咨询医生,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切口受创受损。

1.2.2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1.2.2.1体温升高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手术日及次日体温可略高于术前一般不超过38.0℃,如果术后3~4天发热持续不退,伴腹膜炎症状,白细胞计数升高,说明有腹腔感染,应考虑是否有出血或胆漏。

本次随机抽取的病例中,共出现15例小于38.0℃的体温升高,体温波动在正常范围内,因此未做降温处理,体温于4天内降至正常,无1例出现腹膜炎症状。

1.2.2.2恶心呕吐

恶心呕吐是胆囊切除术后非常常见的并发症。一般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时,常规给予甲氧氯普胺(胃复安)10mg加入补液中静滴,同时保持胃肠减压通畅,及时吸除胃内的潴留物及胃内气体,能够有效防止呕吐的发生。

本次随机抽取的病例中,有32例患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现象,在进行胃复安静滴及胃肠减压后,恶心呕吐现象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

1.2.2.3出血

胆囊切除术后发生出血的原因一般为术中胆囊动脉钛夹位置不妥或脱落、胆囊床或分离创面渗血等。术后24h内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尿量等。及时观察病人的面色和外围血液和体液循环情况,是否存在发生休克或其他并发症的危险;留置引流管的患者应密切观察排尿情况及引流情况、正确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总量、性质,同时准备好止血药物和扩容药物,以便迅速建立及增加静脉通路,准备急救操作。

本次抽取的55例病例中,无1例出现出血现象。

1.2.2.4胆漏

胆漏是胆囊切除术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在手术进行当天或术后第一天引流的胆汁总量大于150mL或术后第一天胆汁总量在100mL以上者,临床判断其为胆漏;对于未放置留置引流管的患者,若术后出现大于38℃的高热、腹痛、黄疸及腹膜刺激症状,同时进行腹部穿刺抽出的体液中有胆汁,或经B超检查发现患者存在腹腔及肝下间隙有积液时,也应当考虑患者发生了胆漏。一旦证实并发胆漏应严密观察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要求绝对卧床三至五天,同时随时保持引流管的通畅,一般引流液逐渐减少既是逐渐痊愈的症状。

在本次随机抽取的病例中,有1例患者出现了胆漏现象,术后第一天引流胆汁总量达到184mL。经医生与护士的及时抢救,该患者病情得到了有效地控制并最终痊愈出院。

2.结果

在随机抽取的55例病例中,55例患者均痊愈康复出院,其中32例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现象,15例有小于38℃的低烧,53位患者均有疼痛,疼痛的程度与等级不同,1例发生胆漏,无术后感染及出血的患者。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六天。

3.讨论

由于胆囊炎和胆石病和胆囊胰腺病变进行胆囊切除术,虽然伤口进行了有效缝合及上药,但手术创伤造成的胆汁存储功能失调集中条件下引起的消化功能的临时调控失衡,需要一定的时间来修复和补偿。因此,实施了胆囊切除术后的患者仍仍然需要一段时间的有效治疗和护理。在术后实施的遵循操作规定、步奏严密、制度精确、积极主动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帮助患者预后康复,大大减少并发症概率。

【参考文献】

[1]王玮,王红,杨桂梅,孙建东.B超诊断胆囊切除后重新生成(附四例报告)[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1年.

[2]陈方宏,袁建华,李玉梅.胆囊切除术后高场磁共振MRCP的临床应用价值[A];2005年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3]曹丹丹.开腹胆囊切除术后病人的饮食护理[A].河南省外科创伤及灾难救治专科知识培训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