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十九大会议精神为指引初探良好学风形成的措施宋佩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以十九大会议精神为指引初探良好学风形成的措施宋佩杭

宋佩杭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工程大学陕西西安710000

摘要:近期,如何以十九大会议精神为指引,引导良好学风的形成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加强基层党建,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多个角度与方面对该课题展开了研究,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看法与认识,望有助于相关工作的实践。

关键词:十九大;指引;学风;形成

1前言

作为一项实际要求较高的实践性工作,在十九大会议精神的指引下,构造良好学风的特殊性不言而喻。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十九大会议精神的分析与掌控力度,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途径,进一步优化良好学风构建工作的最终整体效果。

2加强基层党建,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

教风与学风是一个相互影响与促进的统一体。教风会对学风发挥主导与决定作用;而学风则会直接影响学校的整体风貌、教学水平与质量,也会影响到学生的素养等方面。一方面,高校的教风建设是通过教师在其所从事的教学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工作与思想作风,也是教师综合素养的一种表现;教师的教风往往会对大学生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此时,党员教师的思想品德、学术水平、治学精神等均会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风产生直接的影响;这也是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的根本原因。实践证明,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开展得越全面、越具活力,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往往也会发挥得越充分。但在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应该根据校内实际情况以及党员教师政治思想、职业发展需要,及时了解党员教師的政治思想动态,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一些有针对性,有利于高校党员教师(也包括非党员教师)的思想交流活动,为高校党员教师能够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而创造一个良好氛围,使其在良好和谐的思想环境中能够自主地、积极地发挥出先锋模范作用。另一方面,高校党组织还需运用先进性教育以及长效机制来进一步带动高校教师的教风建设,使之在学风建设过程中既能够发挥出党的先进性,又能担负起直接联系、组织、团结并服务群众的作用;能够直接接触、了解、倾听其他教师以及学生的呼声与思想需求,真正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并通过自身的信念、思想政治修养对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人生道路的选择发挥出正确的导向作用;为建设良好的学风奠定坚实的基础。

3健全有效运行机制,推进党员教师教风、学风建设

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促使高校教师的教风建设也面临着重重挑战与困难,这也需要高校长期加强师德与教风建设,并将其视为高校发展的长远期规划内容。因此,高校应通过一切能够促进高校教风建设的可行措施与办法来完善、健全有效的运行机制,作为教风建设的坚实基础,以此来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首先,建立完善、健全的运行机制。高校教风建设须有章可循,通过加强教师教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建立科学、严谨的教师教风考核办法来进一步强化执行力度,以此来加强师德素质的养成,为教风建设奠定基础。其次,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高校应对在教风建设中表现突出和特殊贡献的教师(包括非党员教师)个人或集体,应给予相应的精神奖励,激励广大党员教师自觉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与职业道德素养,积极发挥党员教师在高校教风建设中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努力为学风建设奉献自己的光与热。再次,建立健全监督机制。高校在强化党员教师学科理论水平、政治及品德修养基础之上,还要紧抓党员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确保党员教师的道德自律能力永不退化,使之能够永葆党员的先进性,真正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其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4提高党员教师的师德水平,为高校教风、学风建设奠定基础

高校党员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师德水平,通过不断完善、改进自身教风,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先锋示范作用。广大党员教师还要以身作则,通过爱岗敬业、以德育人,将自己的道德情感、道德追求、道德形象在教学实践活动之中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引导学生。另外,高校还应通过开展评优、选优及奖优等活动,大力提倡从严治教、严谨治学的作风,鼓励、引导党员教师能够自觉履行岗位职责,能够饱含激情地投入教学、科研工作之中,能够将教书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以身作则来逐步影响其他教师,逐渐形成有利于教风、学风建设的良好氛围;促使其他教师能够在良好教风建设氛围中切实开展学风建设。另外,高校党委组织在坚持党建工作与教学工作相结合的同时,还要发挥离退休党员教师的余热,邀请他们回校进行言传身教,让新一代的青年党员教师了解、感受老一代党员教师坚定的政治思想以及追求真理、教书育人、师德师风的表率作用;使其在工作中不断进行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进而不断提升自身的师德水平,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中真正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为高校教风、学风建设奠定基础。

5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助推高校学风建设

学风指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风气。目前,很多学生受不良社会风气与消极思潮的影响下,“读书无用论”思想也在局部地区的高校有所升温,甚至影响到了一些高校的学风建设。因此,高校学风建设既要通过正面宣传与引导,来切实改变学生受不良社会风气与消极思潮的影响,使之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摒弃原有的“混学历”“混时间”的消极思想,正确认识“大学是人生中学习效率最高、效果最佳的重要阶段”,纠正当前社会中仅重视高中以前教育的错误思想。党员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将自己崇高的博爱之心与人格魅力,在教学实践活动之中发挥出感染力、影响力,并在潜移默化之中来净化学生的心灵。同时,组织学生开展以“学习党的先进性,奉献无私爱心”等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良好学风形成问题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实践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学风构建工作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关键环节与重点要素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其具体实施措施与方法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苗良.创先争优,充分发挥教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11):60-62.

[2]王俊程,胡红霞,李学舒.高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改进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17(01):115-116.

[3]李高升,苏剑,黄纪军,等.高校教风与学风同步建设的典型方法分析[J].科教导刊.2016(21):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