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使用镇静催眠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7-17
/ 2

合理使用镇静催眠药

郑平荣

郑平荣(湖北省红安县中医院湖北红安438400)

【摘要】了解各类镇静催眠药的作用特点,加强镇静催眠药物的合理应用,防止不合理用药所致的不良反应地发生。

【关键词】镇静催眠药合理用药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R9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7-0358-02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面临各种压力,常常被失眠、健忘、焦虑和抑郁困扰着,有调查发现失眠症占睡眠障碍的98%[1]。尤其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2]。偶尔的失眠并不一定非要用安眠药物治疗,但当失眠持续出现,并已经对身体、精神、工作、学习已有影响时,则需要用安眠类药物干预治疗,不能因过分害怕安眠药的副作用而让病情廷误。要明白长期失眠对身体的危害远比用药大得多。只要合理应用安眠药,就能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睡眠障碍,同时也减轻精神紧张和焦虑不安。其对身体的影响应是利大于弊!

镇静催眠药是一类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凡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轻度抑制,使患者有兴奋、激动和躁动转为安静的药物称为镇静药;凡能引起近似生理睡眠的药物称为催眠药。镇静药和催眠药并无明显界限。同一种药物小剂量表现为镇静作用,随剂量加大可出现催眠作用。

1镇静催眠药的分类根据使用的年代和化学结构的不同,可将镇静催眠药通常分为三代。

1.1第一代镇静催眠是指巴比妥类药物,这类药物有苯巴比妥、硫喷妥钠等。在20世纪30至50年代,巴比妥类药物作为安眠药曾经风行一时,也确实发挥了相当不错的疗效。可是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苯二氮卓类药物的出现及广泛应用和巴比妥类药物本身所具有的较严重的副作用,如成瘾性大和可导致肝脏、肾脏、骨髓抑制及皮疹等副作用,致使巴比妥类药物于2000年被淘汰出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现在巴比妥类药物只用于控制癫痫、抗惊厥、静脉麻醉及麻醉前给药。

1.2第二代镇静催眠药苯二氮卓类药物于20世纪60年代应用于临床后,迅速得到了临床医生和病人的认同,目前该类药物仍是安眠类药

物主导产品。苯二氮卓类药物品种很多,临床上常用的有氯硝西泮、地西泮、劳拉西泮、艾司唑仑、阿普唑仑、咪哒唑仑等。

1.3第三代催眠药物现已陆续上市,现在国内上市的有三种,即佐匹克隆、唑吡坦和扎来普隆。这三种药物化学结构不同,和巴比妥和苯二氮卓类药物也不同,但它们都有明显的催眠作用,其特点是该类药物能明显缩短入睡时间,增加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于苯二氮卓类相比具有高效、低毒、成瘾性小的特点,并且半衰期短,因此不会产生次日的“宿醉”现象,适合应用于入睡困难者和有病理基础的失眠者及考试前应急性失眠者。佐匹克隆服用后吸收很快,1.5小时后开始发挥作用,半衰期仅为1.5—8小时。唑吡坦口服后吸收更快,给药后0.5小时就发挥催眠作用,半衰期只有1.4—1.8小时,因此有人形象地说“唑吡坦应该躺在床上再用药,否则就睡着了”。扎来普隆也具有发挥作用快的特点,半衰期仅为0.9—1.1小时。因这三种药副反应很小,成瘾和撤药反应机会很少,所以目前它们已成为欧美等国家治疗失眠的一线药物,有取代苯二氮卓类药物的趋势,缺点是价格昂贵。

另外,某些抗抑郁药物亦具有显著的镇静催眠作用,如三环类的阿米替林,而新型抗抑郁药物曲唑酮不仅是一种有效的镇静催眠药,而且能够非常显著的减少多梦,从而极大地改善以多梦所苦患者的睡眠质量。

2合理选用镇静安眠药

要针对失眠的原因和病情作出正确的诊断,选择适合的药物治疗。失眠症中分为入睡困难、睡眠浅易惊醒、多梦和早醒等。不同类型的失眠症,选用药物的品种也不同:(1)入睡困难者,可选用起效快、半衰期短效类药物,佐匹克隆、唑吡坦、扎来普隆等,服用后可很快入睡,第二天起床没有酒醉感;(2)持续睡眠困难、噩梦频频的失眠者,可选用半衰期为6~8小时的短效或中效类药物,如艾司唑仑等,服用后能加深慢波睡眠并缩短入睡时间;对早醒睡程短的的失眠病人,应采用半衰期为12~15小时的中效或长效类药物,如硝基安定等,以延长总的睡眠时间;(3)长效催眠药可用于白天有明显焦虑症状和能够耐受第二天镇静作用的惠者,也可以用于早醒的抑郁症患者。这样用药既可减少副作用,又可增加疗效。

3应用镇静安眠药的注意事项

3.1不能用酒送服安眠药酒精会让大脑皮层快速兴奋,这与安眠药镇定大脑的作用背道而驰,因此抵消了安眠药的镇定催眠效果。过量的酒精还有激发安眠药中毒的可能。酒精对中枢神经初为兴奋,后为抑制作用。而安眠药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酒后服用安眠药,可产生双重抑制,使人反应迟钝、昏睡,甚至昏迷不醒,呼吸及循环中枢也会受到抑制,出现呼吸变慢、血压下降、休克甚至呼吸停止而死亡。

3.2半夜醒来最好不要追加安眠药,极可能带来抑制呼吸和抑制大脑神经等严重后果。

3.3安眠药原先有效,后期“失效”,很可能是因为人体产生了耐药性,遇此情况应适当让医生指导增加药量,或者改用另一种安眠药物。

3.4失眠症状不是很严重的人或间断失眠的人,吃安眠药最好采取间隔服用法,也就是吃一个星期后停药两天;如果还是睡不着再重新使用。还可以采取中草药配合治疗,尽量把安眠药用量和副作用减到最低。

3.5长期使用安眠药,尤其使用安眠药剂量较大者不能突然停用。突然停药反应会非常痛苦的,有时会引起某些精神疾病复发。减药前最好取得主诊医生同意和指导,不要私自随便增减药量。

3.6长期使用安眠药者最好每3个月检查肝肾血象情况。

3.7短效安眠药连续使用不得超过2周,长效安眠药连续使用不得超过3个月。

3.8对于顽固性失眠者,目前主张短期、间断和交替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

综上所述,如何选择镇静催眠药,总原则是要因人而异,视病情类型而定。催眠药应该短程、间断性应用,无论是正确了解失眠的病因和病情,还是正确制定和准确执行药物治疗方案,都离不开病人的合作,应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及时评价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防止药物的依赖性和滥用。

参考文献

[1]于守臣、张忠心、宋彦华。1072例睡眠障碍的流调资料分析,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2;177

[2]杨晓东冯永平赵玉萍。老年人的睡眠及睡眠障碍,中国老年学杂志2000年;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