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联合英夫利昔单抗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中药联合英夫利昔单抗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

范惠琴

平凉市崆峒区妇幼保健院甘肃平凉744000

【摘要】目的研究中药联合英夫利昔单抗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的疗效。方法选择自2012年5月到2015年5月于本院消化内科诊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与口服柳氮磺胺吡啶与静脉滴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给与不同中药方剂治疗,共持续8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治疗1年后随访患者的临床复发情况。结果经过为期8周的治疗之后,对照组患治疗总有效率69.3%,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84%,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具有显著差异,X2为4.812,P=0.026。于治疗1年后随访观察发现对照组复发率为40.6%,试验组复发率为18.2%,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X2为5.328,P=0.014。结论临床采用中药联合英夫利昔单抗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种原因尚不十分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较长,难治愈而易发作,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有研究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与粘膜T细胞的异常应答有关[1]。而英夫利昔作为常用的生物制剂,对于调节T细胞分泌的效果已得到多项研究确认,且临床治疗UC的疗效显著[2]。UC属于中医痢疾的“休息痢”,根据不同表现又可分为湿热内蕴型、脾胃虚弱型、脾肾阳虚型、肝郁脾虚型和气滞血瘀型,其中以前两种类型较为多见[3]。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两种药物的联合作用,评估英夫利昔结合中药治疗UC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经过本院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及患者和家属的知情同意之后,选择自2012年5月到2015年5月于本院消化内科诊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50例,入选标准:患者均表现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及大便性状改变;经纤维肠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断,属于湿热内蕴型与脾胃虚弱型两类。同时排除以下情况:其他原因所致的长时期慢性腹泻患者;患有严重的精神及神经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凝血功能障碍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中医辨证类别之间是同质的。

1.2治疗方法150例患者按照入组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柳氮磺胺吡啶(1g/次,4次/日,治疗4周后改为1g/次,2次/日),同时分别于第0、2和6周时静脉滴注英夫利昔单抗(5mg/kg)。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中医辩证分别给与以下方剂治疗,湿热内蕴型患者给与白头翁汤加减,方剂为:白头翁15g,炒黄连10g,秦皮10g,白芍15g,炙甘草5g,肉蔻10g,地榆15g,木香10g,白花蛇舌草20g。脾胃虚弱型患者给与参岑白术散,方剂如下:党参15g,山药12g,莲子肉12g,白术15g,茯苓10g,薏苡仁10g,砂仁10g,扁豆10g,炙甘草8g。治疗持续共8周。

1.3观察指标疗效判定

于治疗8周后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1年后的复发情况,疗效判定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学分会制定的标准进行,其中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结肠镜检查基本正常;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检查粘膜轻度炎症或有假息肉形成;无效:临床症状及肠镜检查均无明显改善。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经过为期8周的治疗之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69.3%,而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4%,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具有显著差异,X2为4.812,P=0.026。见表2所示。

2.2两组患者复发情况比较

于治疗1年后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其中对照组患者失访11人,共随访到64人,复发26例,复发率为40.6%。试验组患者失访9人,共随访到66人,复发12例,复发率为18.2%。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X2为5.328,P=0.014。

3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非特异性的肠道炎症,该发病原因及机理尚不明确,该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且具有遗传性,有研究认为该病是由于肠道黏膜T细胞的应答异常和黏膜微环境异常相互作用的结果,且UC的发病与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异常有关[4]。而中医认为感受外邪及饮食失调是引起UC的主要原因,此外,情志失调、劳累、湿热邪毒于胃肠也该病密切相关[5]。

目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首选药物是柳氮磺胺吡啶,但单纯使用该药临床疗效不显著,且易复发[6]。本研究在柳氮磺胺吡啶的基础上加用生物制剂英夫利昔单抗,同时结合中药对于机体的整体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发现,中药结合生物制剂可以有效提高UC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患者一年后的复发率大大降低,英夫利昔是一种合成的嵌合体单克隆抗TNF-a抗体,可与炎症因子TNF-a结合,降低其在肠道中的数量,从而达到缓解疾病进展的目的,且临床研究均取得良好效果[7,8]。我们采用不同的方剂对症治疗不同中医辨证的患者,如白头翁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效;参岑白术散可以补脾胃、益肺气;党参具有,白芷可以消肿止痛,白扁豆能祛湿、运化脾。国内也有采用柳氮磺胺吡啶结合中药治疗该病的研究,发现临床治疗有效率高达95%,而1年后复发率则仅有11.2%,明显低于仅服用西药组[9]。这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在此基础上加用生物制剂,临床有效率为84%,略低于文献研究,可能与本研究所选取的患者病程相对较长,而研究的治疗周期较短所致。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治疗后复发情况。

参考文献:

[1]荣新奇,戴紫登,刘少琼等.不同证型溃疡性结肠炎Th1/Th2平衡状态的研究[C].//第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国际结直肠外科论坛论文集.2009:154-155.

[2]周笑甜,冉志华.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2009,14(11):691-694.

[3]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2009)[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5):527-532.

[4]刘力,张欢,杜晓泉等.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证候与肠道微生态关系的研究及思考[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2,14(1):1252-1255.

[5]马亦旻,赵智强.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2012,40(4):138-140.

[6]金英.柳氮磺胺吡啶柳氮磺胺吡啶13例不良反应分析[J].医药前沿,2012,02(8):169-169.

[7]周光平,智发朝,张亚历等.英夫利昔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3,30(9):515-518.

[8]刘芬.英夫利昔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评估[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2):61-62.

[9]谢敏,杨肇寿.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128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7(3):40-42.

作者简介:

范惠琴(1974,9-),主管护师,单位:平凉市崆峒区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