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分析

张洪芹邢秋岭崔红

德州市中医院

摘要:目的:分析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方法:针对我院从2012年4月到2014年4月收治的315例慢性阻塞性患者进行睡眠质量影响因素测评,测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进行。结果:315名患者当中有255例患者出现了睡眠问题,影响其睡眠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压力大、睡眠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焦虑和抑郁情绪,此外患者的年龄、疾病的严重程度等也会影响到睡眠质量。结论:睡眠问题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普遍问题,其影响因素比较多,针对患者的病情,将治疗与心理干预等结合起来,通过积极达到干预措施,提高其睡眠质量。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患者;睡眠质量;干预

睡眠是一种生理现象,通过水平能够让恢复精神和体力,减少身体能量的消耗,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及组织修复,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良好的睡眠对于治疗及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睡眠不足,可能影响患者的治疗,增加感染的几率,延长患者住院治疗的时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本身疾病就有可能影响患者的睡眠,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充足的睡眠来保证治疗的质量。分析临床上影响COPD患者的睡眠质量的因素,对于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保证临床治疗的效果的具有重要意义。本院针对这一方面的需要,利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和自制的睡眠质量影响因素调查表,对我院从2012年4月到2014年4月收治的315例慢性阻塞性患者进行了调查分析,详细了解了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希望能够对治疗和护理工作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从2012年4月到2014年4月收治的315例慢性阻塞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入选标准有:具有典型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相关标准;两名副主任医师或一名主任医师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能够自主完成问卷调查。同时,排除合并其他器官疾病,以及患者无法自己完成问卷调查,严重失眠需要按规律服用安眠药的患者。所有患者当中,男性200例,女性115例,最小患者64岁,最大患者77岁,病程在9.27±2.8年之间。住院时间在8-40d之间,平均住院时间13.5d,患者在语言和智力方面健全,能够自主完成调查工作。同时,所有患者在病房环境、温湿度等方面无差异,排除了这些因素对研究工作的影响。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本次调查因李建明等编制的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等作为基础,编制COPD睡眠质量影响因素调查表,采用自编问卷与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相结合的方式。调查表中共设计了10个睡眠评分因子组成,采用5级评分(1-5分),得分≥23表示失眠,得分越高说明失眠越严重。

1.2.2调查实施

在调查的过程中详细向被调查的患者说明调查的原因,以及对本医院相关疾病诊疗工作的重要意义,指导患者如何独立自主的完成问卷,由调查员发放问卷,患者填写完问卷以后,统一进行回收,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15份,回收问卷315份,有效问卷315份,达到了问卷调查的标准和要求。在调查工具方面,自编问卷主要包括患者和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体重指数、经济收入、性格特点呢、疾病情况,以及是否在临床诊断当中被诊断出睡眠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并了解他们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了解程度。

1.3统计处理

使用SPSS17.0对调查结果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在315名受调查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当中有255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PSQI得分为(80±0.88),占到总人数的80.95%。在对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调查当中,经济压力大、合并睡眠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焦虑和抑郁情绪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此外,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睡眠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其特征是不可逆的气流受限,主要会影响到患者的肺脏,严重的患者可以引起全身的不良效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尤其是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更加普遍,长期睡眠不良对导致患者的性格行为发生很大的变化。解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睡眠问题的关键是明确导致睡眠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2]。本研究结果显示在315名受调查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当中有255名出线了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占到总人数的80.95%。这充分说明了睡眠问题已经成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一个普遍的问题PSQI得分为(80±0.88),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就要求医生在诊疗当中,不仅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工作,还要重视患者的睡眠情况的改善,一旦发现出现质量问题,应该积极积极的干预。在本次调查当中发现影响其睡眠质量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压力大、合并睡眠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焦虑和抑郁情绪。经济压力过大的可能是患者的家庭经济状况不佳等导致的,患者都是中老年人,本身就没有多少收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需要长期的服药、质量才能控制,对于患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开支,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家人及社会给与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3]。其他的合并睡眠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会让患者在睡眠的过程中因为低氧血症而反复的醒来,一旦醒来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无法再次入睡,这是影响其睡眠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在调查中发现,出现睡眠质量问题的很多患者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本身缺乏科学的、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对疾病治疗的过程以及对自身的影响没有做到心中有数,在治疗和恢复的过程中出现了盲目的担心、好牌、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的出现会让患者的神经处于比较兴奋的状态,尤其是晚上,让患者辗转难眠,极大的影响到其睡眠质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4]。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从临床的角度来讲,应该对慢性阻塞性患者的的睡眠质量进行调节,在合并睡眠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睡眠质量的影响上,应该先设法控制睡眠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或者控制好患者的低血氧症等方式加以控制。在焦虑和抑郁情绪加强医务人员与患者的对话与交流,详细的介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知识及治疗的方法,引导其亲属对患者进行疏导,多陪患者交流、娱乐,使他们在生活当中能够正确的面对疾病的治疗,放松自己的心态、避免出现焦虑、抑郁的情绪,尤其是抑郁一旦出现要进行必要的心理及药物质量。通过上述措施,最终达到减少睡眠障碍,提高睡眠质量的目的。当然,COPD本身的治疗是解决睡眠问题的根本,在临床上应该针对患者的病情,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尽早恢复患者的健康,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的睡眠质量问题[5]。

参考文献: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34-142.

[2]刘贤臣,唐茂芹,胡蕾,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6,29(2):103-107.

[3]王川,马德东,肖伟,等.济南市城市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病现状调查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9(2):128-132.

[4]徐静,洪哲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5):161-162.

[5]刘兴丽.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睡眠状况分析及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5):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