钡剂灌肠小儿肠套叠手法复位探讨(附31例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钡剂灌肠小儿肠套叠手法复位探讨(附31例报告)

秦荆峰赵根所

秦荆峰赵根所(江苏省东台市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苏东台224200)

【摘要】目的探讨钡剂灌肠小儿肠套叠手法复位方法。方法左手4指按压肠套叠部位,用力要适中,向下压入3cm左右,手指向梗阻端前推2—3cm,持续2—3分钟,可重复数次;当梗阻端位于回盲瓣处,左手4指指尖在梗阻端外侧方向下压入3cm左右,向内侧推。结果肠套叠经手法复位成功30例,1例未成功,成功率96.8%。结论正确的手法复位方法能明显提高肠套叠复位成功率。

【关键词】钡剂灌肠肠套叠手法复位

【中图分类号】R7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9-0163-01

小儿肠套叠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好发于冬、春两季,主要症状为阵发性哭闹或腹痛、呕吐、血便或果酱样大便及腹部可触及包块,钡剂灌肠是肠套叠确认和复位的重要诊断治疗方法,必要时辅助手法整复能提高复位成功率。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搜集我院2005年2月至2011年2月钡剂灌肠确诊为肠套叠和辅助手法整复31例。其中男性27例(87%),女性4例(13%),发病年龄为6个月至4岁,发病时间3—48小时,临床主要症状:阵发性哭闹、呕吐、血便或果酱样大便、腹部包块。

2材料及方法

2.1材料岛津500mA数字胃肠机双腔气囊导管

灌肠桶医用硫酸钡稀释剂1000ml

2.2方法立位腹平透排除消化道穿孔后,经肛门插入双腔气囊导管,向气囊内注入空气30ml,然后回抽使气囊堵塞肛门,将灌肠桶放置在离机床高60cm支架上,随后给大肠灌入硫酸钡稀释剂,钡剂接近梗阻部位出现“杯口状”、“钳状”或“球形”充盈缺损及弹簧状皱襞时,肠套叠诊断确立,此时点片保存资料。继续灌肠梗阻端向前移位,持续10—30分钟,钡剂未进入小肠时,此时使用手法复位,穿好防护服,用左手4指按压肠套叠部位,用力要适中,向下压入3cm左右,手指向梗阻端前推2—3cm,持续2—3分钟,可重复数次。当梗阻端位于回盲瓣处,用左手4指指尖在梗阻端外侧方向下压入3cm左右,向内侧推,当钡剂进入小肠,肠套叠复位成功。

3结果

本组31例肠套叠采用X线数字胃肠机作钡剂灌肠,经手法复位成功30例,1例未成功行手术复位,成功率96.8%。

4讨论

4.1肠套叠发病原因探讨婴幼儿肠套叠多为原发性肠套叠,可能为多种原因引起的肠蠕动紊乱所致。近年来,有研究表明,病毒性肠炎引起高胃泌素可能是小儿急性肠套叠发病原因之一[1]。母乳中含有大量的生长抑素,小儿添加辅食摄入乳汁减少,或乳汁成分的变化也可使这一时期小儿血浆生长抑素含量出现下降,使胃肠道处于高功能、高反应状态,而肠套叠正好发于这一阶段,提示生长抑素含量变化可能与本病发病有一定的关系[2]。

4.2肠套叠的诊断肠套叠有典型症状即阵发性腹痛(哭闹)呕吐、血便和腹部包块,诊断并不困难,少部分早期症状体征不明显,病史不详细,诊断较困难,特别是发病早期血便,腹部包块两个主要症状,不具备时而被忽略,临床行钡剂灌肠检查可以确诊。

4.3肠套叠的治疗:(1)适应症:经钡剂灌肠整复有引起肠穿孔的危险,所以必须掌握其适应症。肠套叠患儿一般情况可,无腹膜炎、肠坏死、肠穿孔等X线征象,发病时间在48小时以内,均可以用钡剂灌肠进行诊断和治疗。如临床出现精神萎靡、嗜睡、反应迟钝,肠套叠时间超过48h,应慎重。(2)钡剂灌肠压力及整复方法:钡剂灌肠压力视病情而定,正常为5.9—11kpa(60—120cmH2O)。套叠复位时间多需10—30分钟,复位率约80—85%[3]。当上述过程未复位成功时,使手法复位,手法整复按摩的正确应用,可提高整复成功率,按摩方向应逆着套叠方向进行,用力应轻柔、切忌粗暴,与空气灌肠对比,后者不能发现小肠套叠,不易发现肠套叠诱困,肠套叠复位后大量气体进小肠,迅速腹胀可导致患儿呼吸困难,窒息和呕吐[4]。整复成功后,禁食4—6小时减少肠蠕动,避免复发。

总之,钡剂灌肠是安全、有效,快速和首选的肠套叠确诊和治疗方法,辅以正确的手法复位能明显提高复位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宋翠平,牛爱国,陈莹.病毒性肠炎、高胃泌素血症与小儿急性肠套叠病因的相互关系[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2,23(5):423—425.

[2]李小松,张金哲.原发性肠套叠血浆生长抑制素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0,21(1):40—42.

[3、4]李铁一.儿科X线诊断学,八版: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92: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