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动态增强扫描对小肝细胞癌与肝硬化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2

MR动态增强扫描对小肝细胞癌与肝硬化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

周泽清

周泽清(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537000)

【摘要】目的:评价高场强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小肝细胞癌与肝硬化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1例临床诊断为肝硬化的MRI资料,均行T1WI、T2WI和T2WI压脂平扫,17例行Gd-DTPA动态增强T1WI扫描。结果:15例见再生结节,11例见退变结节,6例见原发小肝细胞癌。再生结节为肝内弥漫的小于1cm结节状病灶,T1WI呈等或略高信号、T2WI呈略低信号影;小肝细胞癌为直径小于3cm结节状病灶,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影;Gd-DTPA动态增强见小肝细胞癌于肝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强化消退。结论:依据结节大小、信号改变,MR可区分大部分再生结节与小肝细胞癌,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对小肝细胞癌与肝硬化结节的鉴别诊断具有更高价值。

【关键词】磁共振动态增强肝硬化再生结节小肝细胞癌

【中图分类号】R44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5-0012-02

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为肝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肝硬化结节可由良性再生结节(regenerativenoduleRN),到癌前病变的退变结节(dysplasticnoduleDN),以及进一步演变成肝细胞癌[1]。因此,对上述结节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以及追踪评估,无疑对治疗方案的制订和预后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MR动态增强扫描对小肝细胞癌与肝硬化结节的检出率、动态增强特点及图像质量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其鉴别诊断的价值。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收集2006年4月至2007年2月的21例临床诊断为肝硬化的MRI资料,均行T1WI、T2WI和T2WI压脂平扫,17例行Gd-DTPA动态3DCE-MRA扫描。所有患者经穿刺或手术病理及临床影像追踪观察证实。

1.2方法采用PhilipsAchieva1.5T超导双梯度磁共振成像系统,使用体部线圈。扫描方法:①肝脏常规MRI轴位扫描:T1WI、T2WI和T2WI压脂,动态增强sT1W/WATS及T1WI轴位扫描,层厚为5mm。控制呼吸,屏气采集。②MR专用防磁高压注射器,对比剂为钆喷酸葡胺,经肘静脉注射,剂量按0.1mmol/kg(0.2ml/kg)体重计算,总剂量为15~20m1,用35~40ml生理盐水冲洗针管,注射流速率2~3ml/s,与注射同步进行连续4个动态增强扫描,并做三期增强扫描,分别得到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和延迟期图像,必要时可加做更长时间的延迟扫描,以了解病灶内延迟强化情况。

2结果

所有21例中,再生结节(RN)15例,(DN)11例,原发小肝细胞癌6例。MR影像表现为:再生结节为肝内弥漫的小于1cm结节状病灶,其病灶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等低信号;退变结节T1WI呈高信号,T2WI低信号;小肝细胞癌为直径小于3cm结节状病灶,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Gd-DTPA动态增强扫描见6例小肝细胞癌动脉期动态显示供血状况,多期增强扫描显示小肝细胞癌于肝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强化消退,延迟期见包膜延迟强化。

3讨论

磁共振动态增强,是在静脉快速团注对比剂后,对感兴趣区进行一系列快速连续扫描,而评价其增强率的一种方法,可显示肿瘤的时间强度变化,反映病灶的血供特点。若肿瘤血供相对丰富,早期动脉供血较外周带正常组织高,则早期增强图像易显示肿瘤的较早强化。应用螺旋CT的快速采集,对鉴别小肝细胞癌和肝硬化结节进行双动脉期扫描[2],动脉早期扫描后在最短的间隔时间进行动脉晚期扫描,结合双动脉期提高对多血供小癌变的显示率,这个方法与动态增强MR扫描的显示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也就是说使用双动脉期螺旋CT扫描对癌变结节的诊断率与动态增强MRI相似。文献报道[3],MR动态增强扫描在病灶检出率、图像质量等方面均优于CT检查。要获得满意图像,动态增强MR扫描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对比剂静脉推注速度应为2~3ml/s;②训练病人在同一呼吸幅度下屏气;③与对比剂静脉推注同步屏气扫描获肝动脉期图像,间隔尽量短时间内连续多个动态扫描,获取多个血管动态增强图像,获得满意的肝动脉及门静脉期的MR增强图像,对于鉴别小肝细胞癌与肝硬化结节至关重要。

HCC影像表现多样化,常与再生结节(RN)和退变结节(DN)共存[4],病理学上分为:结节型、巨块型、弥漫型和小肝癌,其中小肝细胞癌为直径小于3cm结节状病灶,HCC以动脉供血为主,75%为富血性肿瘤,在动态增强扫描中形成特征性的动脉期强化,少数不典型的HCC为少血供和双重血供,造成MR诊断中的困难。MR动态增强扫描能发现直径≤lcm的微小肝癌,MR平扫在T1WI上呈低等信号,在T2WI呈较高信号。肿块内部发生脂肪变性、出血、坏死和钙化等,导致肿块信号不均匀,生长方式多为膨胀性生长,在肿块与正常肝组织之间形成假包膜,形态较规则,边界清楚,被认为是诊断HCC较有特征性的鉴别征象;而浸润生长者,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不清楚。多期增强扫描:典型HCC在三期增强扫描中的表现为:动脉期呈较高信号,高于周围肝组织,门静脉期呈等或略低信号,平衡期表现为低信号,其强化曲线表现为典型的速升速降型,强化的最高峰值出现时间为25~30s,然后迅速下降。延迟后出现假包膜强化,对于诊断HCC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再生结节(RN),病理上呈局灶性增生的肝实质小岛;退变结节(DN),病理上低度(lowgrade)DN含有肝细胞轻度异常,无结节或细胞异型性,但含有大量细胞发育不良。再生结节为肝内弥漫的小于1cm结节状病灶,RN病灶在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和T2WI等低信号,DN在T1WI呈高信号和T2WI低信号。本组病例显示15例见再生结节(RN),11例见退变结节(DN),6例见原发小肝细胞癌。

对于典型的以动脉供血为主的HCC,结合临床、病史和化验检查结果,诊断不难,多数可作出明确诊断。RN在T2WI上呈低信号,与含铁血黄色素沉着或其周围的纤维间隔有关,含铁血黄色素能有效缩短T2、降低T2,信号纤维间隔则由于炎性反应或扩张的血管,使含水量增加而形成小环形或网状高信号影,从而使RN呈相对低信号。退变结节(DN)可分为低度和高度两型,后者被认为是一种癌前或临界病变,在15-25%的肝硬化患者中发现此结节,在显微镜下呈嗜碱胞质增多,核和核仁增大,有时可见微腺泡形成和纤维间隔内肝细胞增生,但这些变化不足以诊断HCC,当DN中含有HCC结节灶时其倍增时间小于3个月,DN在T1WI呈高或等信号在T2WI呈等或低信号,结合这两种信号,可作为DN的特征性表现。肝细胞癌在T2WI呈稍高信号为其特征性表现,故HCC与DN区别在于DN几乎在T2WI不呈高信号也不含有真正包膜。

在常规SE序列图像不易判断时,MR团注动态增强,对小肝癌扫描的特征性表现,使小肝细胞癌与肝硬化结节的定性诊断正确率大大提高,依结节大小、信号改变,MR可区分大部分再生结节与小肝细胞癌,动态增强反映了病灶的血供状况,对小肝细胞癌与肝硬化结节提供较有特征性的鉴别诊断影像资料。

参考文献

[1]徐海波,孔祥泉,熊茵,冯敢生,等.MRI评估肝硬化再生结节和退变结节[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4,12(2):385-389

[2]VanBeersBE,LeconteI,RolandM,etal.Hepaticperfusionpa2rametersinchronicliverdisease:dynamicCTmeasurementscor2relatedwithdiseaseseverity[J].AJR,2001,176:6672673

[3]郭大庆,任明丽,孔令春,等.肝硬化退变结节与小肝癌的高场强MR鉴别诊断[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9,25(4):293-294

[4]刘庆余,陈建宇,梁碧玲,等.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的影像表现[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8,42(9):957-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