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病毒检测在宫颈癌普查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1

HPV病毒检测在宫颈癌普查中的应用

张芳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云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14102

【摘要】目的:探讨HPV病毒检测在宫颈癌普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全区2010年-2015年普查出的96例宫颈癌患者及同期来社区进行体检的30名健康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比较宫颈癌患者及健康体检者的HPV感染阳性率,同时比较不同TNM分期宫颈癌患者HPV-DNA载量,及不同分型HPV的HPV-DNA载量。结果:宫颈癌患者HPV感染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Ⅲ期宫颈癌患者HPV-DNA检测阳性率则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Ⅲ期患者HPV-DNA负载量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病毒感染分型中HPV16合并高危感染患者HPV-DNA负载量明显高于其他类型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病毒感染能作为宫颈癌临床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且HPV感染负载量及不同感染类型可为临床分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HPV感染;宫颈癌;普查;应用价值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属于乳多空病毒科的乳头瘤空泡病毒,现代病理学研究显示,HPV感染与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癌有显著相关性,也是上述妇科恶性肿瘤的最主要致病原因,本文通过检测HPV感染阳性率及负载量,探寻HPV感染检测在宫颈癌普查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将全区2010年1月-2015年12月普查的96例宫颈癌患者及同期来社区进行体检的30名健康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其中宫颈癌年龄在21-49岁之间,平均年龄(37.5±2.6)岁,参考TNM分期,Ⅰ期患者39例,Ⅱ期患者30例,Ⅲ期患者18例,Ⅳ期患者9例,居住地中农村74例,城镇22例,婚育情况中已婚82例,未婚14例,有孕史者87例,孕次在1-4次之间,平均孕次(2.7±0.5)次,有产史者76例,产次在1-3次之间,平均产次(1.9±0.4)次,有既往妇科疾病史者62例,其中宫颈炎26例,子宫内膜炎18例,子宫息肉12例,其他6例,此前未将肿瘤病史,30名健康体检者年龄在25-43岁之间,平均年龄(38.2±2.1)岁,居住地中农村19例,城镇11例,婚育情况中已婚23例,未婚7例,有孕史者26例,平均孕次(2.5±0.6)次,平均产次(2.1±0.5)次,健康体检组未见妇科疾病。

1.2检测方法采用HPV-DNA杂交捕获法检测HPV基因,临床HPV基因共包括高危和低危两个类型,其中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为高危类型,HPV6、11、40、42、43及44为低危类型,感染类型可以概括为单纯HPV16感染、HPV16合并低危感染、HPV16合并高危感染,当光量读数与阴性测定值比值大于1.0时即可判断为阳性,而HPV-DNA负载量则可分为小于1、1-500、500-1000及1000以上四个类别,数值越高说明病毒负载量越高。

1.3统计学方法临床资料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当P<0.05时可判断为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两组研究对象HPV感染阳性率统计宫颈癌患者HPV感染检测阳性者86例,阳性率为89.6%(86/96),健康组中HPV感染检测阳性者2例,阳性率为6.7%(2/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6例患者中Ⅲ期以上宫颈癌患者HPV-DNA检测阳性率则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1不同分期患者HPV-DNA负载量统计宫颈癌Ⅲ期以上患者HPV-DNA负载量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本文实验结果显示,宫颈癌患者HPV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者,而不同TNM分期宫颈癌患者中,晚期宫颈癌患者HPV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中早期患者,而且HPV-DNA负载量与临床分期、HPV感染类型也有显著相关性,Ⅲ期以上患者HPV-DNA负载量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患者,HPV16合并高危感染患者HPV-DNA负载量明显高于其他类型感染,由此说明,HPV病毒检测不仅能作为宫颈癌临床诊断指标,也可作为宫颈癌临床分期及感染类型的重要参考,在宫颈癌临床筛查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郑昌婧,李桂荣.C-Fos与HR-HPV病毒负荷量在宫颈病变及宫颈癌中表达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5,18(1):10-14.

[2]徐勤,刘丽萍,杨丽华,等.HPV病毒负荷量与血清VEGF预测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效果的价值探讨[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3,22(1):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