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儿童急性白血病患儿去甲氧基柔红霉素外渗的处理

/ 1

1例儿童急性白血病患儿去甲氧基柔红霉素外渗的处理

李永杰

李永杰(河南省郑州市儿童医院河南郑州450053)

【中图分类号】R7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8-0181-01

目前儿童急性白血病的治疗主要采用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静脉给药是化疗的主要途径。然而反复穿刺及大剂量化疗药物的刺激,对血管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血管弹性、脆性改变,血管壁变厚、变硬,管壁变细,血管阻塞,最后造成静脉穿刺困难,另外,药物渗出及刺激周围皮肤会引起局部疼痛、肿胀,皮肤发生色素沉着,治疗不及时就会引起周围组织坏死,给患者造成痛苦,也给治疗带来诸多不便。2010年3月,我科一名白血病化疗病人不慎发生化疗药物外渗,经过及时及有效地处理后,效果良好,未造成不良后果,现将经验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患儿,女,6岁,于2008年5月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于2010年3月1日收入院再化疗。入院查体:体温37℃,脉搏100次/分,呼吸20次/分,体重23kg,血压90/50Kpa,患儿饮食、睡眠好,大小便正常。

入院后第三天,医嘱给予5%葡萄糖溶液100ml、去甲氧柔红霉素针(善唯达)10mg泵入,泵速100ml/h。由于该患儿前期未穿刺留置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此次化疗药物的输注仅仅依靠手背上的外周浅静脉输入,在该组化疗液体输入30ml左右时,患儿发生液体外渗,穿刺点周围红肿,面积约9cm,患儿自诉外渗处灼热、疼痛。

2处理方法

护士发现去甲氧柔红霉素液体外渗后,立即给予停止输液,接无菌注射器经原穿刺针处抽吸外渗液体后,给予冰敷,同时给予透明质酸酶局部封闭,具体方法如下:

用生理盐水将一支50单位的透明质酸酶稀释至每毫升含2个单位的溶液,然后在外渗部位周围12点、3点、6点、9点部位分别给予皮下注射0.2ml,后给予患肢抬高,间断给与外渗部位局部冰敷以减轻疼痛。

3效果观察

经过上述处理后,该患儿手背外渗部位于12小时后消肿,次日晨观察患儿手背水肿完全消失,外渗部位皮肤颜色呈浅暗红色,略深于健侧手背肤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