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口语——英语学习者急需突破的瓶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5-15
/ 2

英语口语——英语学习者急需突破的瓶颈

周小燕

江西安福中学周小燕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人们主要通过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来完成,人们通过“听”和“读”来接受语言,这是一种接受性语言能力。通过“说”和“写”来表达思想,则是表达性语言能力。而在说和写这两种能力中“说”就显得更具有交流快捷、使用灵活、适应性广等特点。然而这一段时间里,学校普遍存在着重读写能力而轻视说的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普遍较差。上课回答问题,或面红耳赤,低头不语;或期期艾艾,语无伦次;平时交际,颠三倒四,不知所云。那么,怎样才能迅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呢?

一、让我们来了解口语学习的障碍

1.“必须全盘掌握才能开口说英语”的观念

很多学生都存在一种心理,必须全盘掌握才能开口说英语,包括语音、语法等等。然而,英语只是一个交流工具,不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正是因为怕犯错误,中国学生误把英语等同于将每条语法和成千上万单词背得滚瓜烂熟。所以,大家花多年时间熟读课本,题海战术,乐此不疲地在无数考试中夺高分。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大多数学生经过十年的艰苦学习后根本无法开口说!

当我们开口说英语的时候,脑子里不断闪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语法正确吗?语音恰当吗?是不是优美?即便对这些问题都给出了答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有信心说出来吗?这样的话,往往我们就会在脑子里把一句话演示很多遍,最后一个字也不敢说出来。打个比方,当我想跟别人打招呼,修改用词,反复练习,寻找语音,只有这样才敢充满信心地说出来。可惜的是,往往还没等我做好准备,朋友们早已走远了。这就是我们怎样来学习和用英语交流,这种方法总是把学习弄得很复杂,把自己弄得很疲惫。

2、“说的不好会丢面子”的恐惧感

除了怕犯错误,我们还总是害怕丢面子,这样的话,说英语不仅仅会受限于观念障碍,还有心理障碍,我们往往会顾及面子,总是没有勇气张口,英语只能成为在书本和纸面上使用的语言。

二、英语口语教学中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途径

1、加强听力训练,增加语言输入与储备

语言输入是语言输出和完成交际和必备条件。“听”是语言、知识、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也是学习开口说话的第一步。大量听力练习是学生获得语感以及学会正确表达自己思维的基本途径。学习者学说英语必须从听开始,先听别人说,反复多听几次,知道怎么说,以及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时,便会产生强烈的想说话的愿望。开口说话,表达思想,进行语言交际便成了大量听的必然结果,学习者由于听的深度与广度不同,口语交际能力差异很大。那些听得多、理解得多、范围又广的学习者,口头交际能力就强,而那些听得少,理解不透彻的学习者,在表达时,就会感到无话可说,或者不知如何说,口头交际能力就无从谈起。

2、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加强英语思维能力训练

英语口语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口头交际的习惯,做到语言清晰、流畅、达意。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培养学生用英语的习惯,加强以习得为主要形式的英语思维能力训练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用英语思维是指排除本族语言或本族语的干扰,用英语直接理解、判断和表达的能力。没有经过英语思维能力训练的人,大都是把听的东西译成自己的母语后再储存在记忆里。在表达前,再把语义信息,即他想说的,在脑子里下意识地寻找母语的表达式,然后再把它译成英语。这种做法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母语的干扰。这样借助于母语表达出来的东西大都是Chinglish(中式英语)。

比如,让别人先进门或先上车时,一些英语学习者根据汉语表达习惯常说成:Yougofirst.而地道的英语表达是:Afteryou.再比如,中国人与朋友道别时,经常说“走好”、“慢走”之类的客套话。一些喜欢用母语思维的英语学习者不了解英美人士常常微微一笑并作个表示再见的手势,他们会习惯地说成:Goslowly,walkslowly.这些说法听起来很不自然。运用这种方式与人交际经常会导致交际出现障碍甚至失败。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听地道的英语,培养他们边听边用英语把听到的东西直接用英语表达出来。学生通过一系列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理解和表达思想,接受和输出信息,才能获得真正的英语口头交际能力。

3、充实社会文化知识,增强语言得体性意识,提高口头交际能力

英语学习者在与英语本族人进行实际交往的过程中,很容易将自己的母语使用习惯带入跨文化交际,从而引起误会,导致交流出现障碍甚至失败。比如,中国人常问:“你吃了没有?”“去哪?”“你每月挣多少钱?”“你结婚了吗?”等问题,译成英语为:“Haveyoueatenyet?”“Whereareyougoing?”“Howmuchdoyouearneachmonth?”“Areyoumarried?”英语本族人听到这些话会很不高兴,觉得对方不懂礼貌,干预他的私事,他的反应可能是:It’snoneofyourbusiness!(你管得着吗!)再比如,中国人受到别人表扬或赞美时,会习惯表示谦虚,往往回答:“哪里,哪里。”或是“不,不。”译成英语是“No,no.”英语本族人听了却感到纳闷:我赞美他,他不但不领情表示感谢,反而认为我赞美错了。这与汉语所要表达的意愿有很大出入。这种由于母语文化因素的干扰,而说出不得体的英语的现象非常普遍。

语言交流所涉及的不仅仅是一系列的语法规则及词条,而且还涉及到语言使用的社会文化及风俗习惯。一句完全符合语法规则的话,用在不恰当的场合,说得不合说话人的身份,或者违反当时的社会风俗习惯,就达不到交际的目的,有时甚至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所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除了培养他们能用目的语清楚地表达思想以外,懂得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以什么方式对什么人讲些什么话。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应该适度地、有选择地、比较系统地将目的语文化知识的传授融入教学中,使英语口语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

具体地说,在口语教学的初、中级阶段,着重交际文化的导入,内容包括介绍在日常生活交往方面英汉文化的差异,以及在语言形式和运用中的具体表现。介绍由于文化差异引起的英汉词语、成语、谚语和格言的意义及运用方面的差异。介绍英汉语言在比喻和联想运用上的差异以及英汉语言中典故、委婉语和禁忌语运用方面的差异等。学生通过这些差异的学习,就能理解各种英汉语言表达法所涉及的文化内涵。

总之,不怕犯错误,“Openyourmouth.”加上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多掌握社会文化知识,我们会冲破这个瓶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