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

/ 2

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

袁雪莲1刘鸿雁2

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哈密市中心医院新疆哈密839000;2河南中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目的探讨桂枝茯苓丸加味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门诊7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予中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B组单用米非司酮治疗,比较A组和B组治疗前后患者子宫和肌瘤体积变化和临床疗效,观察性激素(E2和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7%比74.3%,P<0.05),A组和B组治疗后子宫的体积和肌瘤体积都比治疗前有所缩小(P<0.05),并且治疗组比对照组缩小程度更明显(P<0.05);A组和B组治疗后E2和P水平变化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并且A组比B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中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显著,优于米非司酮组,值得临床运用。

【关键词】子宫肌瘤;桂枝茯苓丸;米非司酮;疗效观察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育龄期妇女发病率较高,30岁以上妇女发病率约20%,常引起白带增多,下腹不适,腰背酸痛,月经异常,严重者出现贫血、流产、不孕等合并症,巨大肌瘤也是导致患者子宫切除的原因之一[1]。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控制、缩小瘤体生长具有现实的临床价值,目前对瘤体较小的育龄期妇女多采用药物治疗;瘤体较大者多采用手术治疗,由此带来的创伤和复发是许多患者所不愿接受的,积极探讨无创方法治疗子宫肌瘤有重要的意义。笔者运用桂枝茯苓丸加味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副作用小,易为患者接受。现总结70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70例均为已经确诊的患者。诊断标准,《妇产科学第八版》为准[2],A组患者平均(36.18±3.7)岁,病程平均(3.6±1.5)年,其中浆膜下肌瘤7例,肌壁间肌瘤20例,粘膜下肌瘤7例,混合型肌瘤1例;肌瘤平均直径(6.7±1.2)cm;子宫最大径线(11±3.1)cm;B组患者平均年龄(34.6±5.1)岁,病程平均(3.5±1.7)年,其中浆膜下肌瘤7例,肌壁间肌瘤21例,粘膜下肌瘤5例,混合型肌瘤2例;肌瘤平均直径(6.5±1.3)cm;子宫最大径线(11±2.7)cm;两组经妇科检查,子宫呈不同程度增大,质地不均且硬,外形不规则;盆腔B超检查,或宫腔镜、腹腔镜术后病理检查确诊[3]。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案有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功能严重损害,或造血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严重原发疾;②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息肉、盆腔炎、重度贫血、卵巢肿瘤直径大于5cm者;③妊娠期、哺乳期、绝经期妇女;④疑盆腔恶性肿瘤及正在接受其他治疗者;⑤有精神病未能合作或居住外地不便随访者。⑥对本治疗药物过敏者,7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在年龄、病程、临床症状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A组,运用桂枝茯苓丸加味,再配合米非司酮治疗:自月经第1天,米非司酮(北京市科益丰生物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462)10mg口服,每晚1次;经净5天开始服中药,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赤芍牡丹皮桃仁)临症加味,若瘀血阻滞较甚加丹参、川穹等活血祛瘀;若疼痛较剧加元胡、没药等活血止痛;若宿有沉寒者,加小茴香、附子、荔枝核等;若出血多加茜草、蒲黄等;气滞加陈皮、香附等理气行滞,此外随证加入软坚散结药,如三棱、莪术、鳖甲等。每日1剂,经期停服,连服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B组,单服米非司酮,用法用量同治疗组。停药3月后观察疗效。

1.3疗效判定标准

⑴疗效性指标:①子宫肌瘤体积(cm)=0.523xabc(abc分别代表肌瘤的三维经线半经)②两组患者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治疗前后雌二醇(E2)、孕酮(P)变化情况。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子宫和肌瘤体积变化情况[3]。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x±s)表示,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观察指标70例患者均随访至停药3月,A组和B组进行疗效对比:A组总有效率为95.7%;B组总有效率为74.3%。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A组和B组患者临床指标治疗前后比较见表1。结果表明:A组和B组治疗后子宫体积、肌瘤体积均比治疗前有显著缩小(p<0.05),并且A组临床指标比B组变化更显著(p<0.05)。A组和B组患者治疗前P、E2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性激素明显改善,A组患者P、E2水平均低于B组(p<0.05),如表1。

表1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及肌瘤体积及性激素水平的变化(x±s)

2.4不良反应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肝肾功及血象未出现异常变化,两组患者均有个别轻微消化道症状及潮热汗出等症状,可耐受未做特殊处理,但治疗组比观察组轻,停药后均恢复正常,属于正常药物反应。

3讨论

3.1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它是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其中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子宫肌瘤的病因迄今仍不十分清楚,根据大量临床观察和实验结果表明子宫肌瘤是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目前认为从正常子宫肌层细胞到肌瘤形成的转化过程可能涉及正常子宫肌层的体细胞突变和性激素及局部生长因子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性激素包括雌激素和孕激素及许多肽类生长因子均被视为肌瘤生长的调节因子,在肌瘤的病因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米非司酮具有抗糖皮质激素、抗孕激素的甾体药物,可使患者孕激素水平下降,进而影响组织中孕激素受体数量减少,作用子宫内膜,阻断孕激素作用,抑制P活性,取代体内P与受体结合,导致体内P和E2水平下降[4]。

3.2中医认为子宫肌瘤属“癥瘕”范畴,其发病机制为冲任失调,气滞血瘀,饮食内伤,感受外邪,寒邪侵入机体,导致经脉中气血的不畅而致瘀血,痰瘀互结且瘀滞而久出现肌瘤。多数患者无症状,仅在盆腔检查或超声检查时偶被发现。肌瘤长到一定大小时可引起周围器官压迫症状,子宫前壁肌瘤贴近膀胱者可产生尿频、尿急;巨大宫颈肌瘤压迫膀胱可引起排尿不畅甚至尿潴留;子宫后壁肌瘤特别是峡部或宫颈后唇肌瘤可压迫直肠,引起大便不畅、排便后不适感;巨大阔韧带肌瘤可压迫输尿管,甚至引起肾盂积水。当浆膜下肌瘤发生蒂扭转或子宫肌瘤发生红色变性时可产生急性腹痛,肌瘤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症者亦不少见,则可有痛经。巨大子宫肌瘤可引起宫腔变形,妨碍孕囊着床及胚胎生长发育;肌瘤压迫输卵管可导致管腔不通畅;黏膜下肌瘤可阻碍孕囊着床或影响精子进入宫腔导致不孕。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控制、缩小瘤体生长具有现实的临床价值,对于瘤体较小子宫肌瘤多采用药物治疗手段[5]。

桂枝茯苓丸由桂枝、牡丹皮、茯苓、桃仁、芍药等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消癥。用于妇人宿有癥块,或血瘀经闭,行经腹痛,产后恶露不尽。本方为化瘀消症之缓剂。方中以桃仁、丹皮活血化瘀;则等量之白芍,以养血和血,庶可去瘀养血,使瘀血去,新血生;加入桂枝,既可温通血脉以助桃仁之力,又可得白芍以调和气血;佐以茯苓之淡渗利湿,寓有湿祛血止之用。综合全方,乃为化瘀生新、调和气血之剂,具有活血化瘀,消癥散结功效。通过对子宫肌瘤的病因病理的研究及桂枝茯苓丸的药理作用研究,证实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肌瘤的机理可能与其改善微循环、抑制纤维组织增生、降低雌、孕激素及其受体和细胞因子水平等有关。随症中药辩证应用,治疗针对病机,标本兼顾,顾护正气,进一步加强了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另外,可以调控药品的毒副作用,缩小肌瘤体积,降低了子宫肌瘤复发率[6]。

本研究显示,应用桂枝茯苓丸加味的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不论是子宫及肌瘤体积大小,还是性激素水平变化,都比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观察证实应用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子宫肌瘤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小子宫及瘤体的体征,有效调节性激素水平,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副作用小,易为患者接受,值得临床运用。

参考文献:

[1]柯志鹏,张新庄,丁玥,等.桂枝茯苓方治疗痛经、盆腔炎以及子宫肌瘤的活性成分和分子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6):999-1004.

[2]谢幸,苟文丽,等.妇产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11-315

[3]姚霞.手术治疗特殊部位子宫肌瘤82例临床分析[J].中华腔镜外科杂志,2015,8(1):41-45.

[4]赵丹玲,陈晓超,刘爱玲,等.子宫肌瘤行碘海醇联合HIFU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168-169.

[5]陈庆云,张小燕.子宫肌瘤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28(12):950-952.

[6]姜仁建,赵小芹.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肌瘤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34(5):625-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