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7S”,促企业管理文化进职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1

引进“7S”,促企业管理文化进职校

石昌玉

石昌玉(肥城市高级技工学校山东泰安271600)

摘要:“7S”管理是企业高效的管理模式,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就是企业员工,为了让学生尽早适应企业岗位需求,必须把“7S”管理模式引入学校。本文从职校引入“7S”的意义、“7S”的具体要求及推进措施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7S”管理职校实训意义具体要求措施

职业学校要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不但需要有与企业岗位需求相适应的专业技能,而且还必须具有企业对员工所要求的基本素养。日本是世界经济强国、制造强国,原因就是日本企业最早执行了“7S”规范管理。职业学校如果能在实习教学中引进“7S”管理,就能使学生具备现代企业员工的基本素养,达到准企业员工的标准。

一、“7S”管理的具体要求

1.整理。整理是“7S”活动的初始环节,也是现场管理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做好这一环节的工作是顺利推行“7S”其他活动的前提。

2.整顿。整顿是把实训所需的物品、原材料、刀具、工具、量具等加以定量、定位。教学实训中心应制定各个专业教学流程,规定每一种实训器材的放置位置及放置方法,通过画定区域保证每一件物品定点定位。

3.清扫。清扫是将实训室打扫干净,包含设备、工具、量具及地面、墙壁和其它工作场所。每个实训室应建立清扫责任区,责任到人,每次实训课后,彻底清扫操作现场,不留死角,杜绝污染源,点检所用物品,对所操作的机床设备进行保养。

4.清洁。清洁活动的要点是:实训室环境不仅要整齐,而且要做到清洁卫生,保证学生身体健康,提高学生实训操作的热情;通过整理、整顿、清扫,教学实训室始终保持清洁的工作环境;学生进入实训中心,必须穿整齐的实训工作服;不仅在形象上要清洁,而且精神上要做到“清洁”,待人一定要客气有礼貌,要尊重别人。

5.节约。节约就是对时间、空间、能源等方面合理利用,以发挥它们的最大效能,从而创造一个高效率的、物尽其用的工作场所。实施时应该秉持三个观念:能用的东西尽可能利用;以自己就是主人的心态对待实训的资源;切勿随意丢弃,丢弃前要思考其剩余的使用价值。节约是对整理工作的补充和指导,在实训中要秉持勤俭节约的原则。

6.安全。安全就是要维护人身与财产不受侵害,以创造一个零故障、无意外事故发生的工作场所。实施的要点是:不要因小失大,应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对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进行训练;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全员参与,排除隐患,重视预防。

7.素养。素养就是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习惯,按规定行事,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实训时,按规定要求实训,培养良好的个人修养和职业道德;通过规范实训场地、实训器材、实训工具等,营造一目了然的实训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最终提升学生的品质,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取得理想的实训效果。

二、“7S”管理的推进措施

1.宣传发动,营造“7S”管理的职业氛围,使学生转化为“准企业员工”

学校要进行广泛的宣传,让学生明白,“7S”管理就是与学生以后工作岗位要求相一致的管理方式,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岗位操作习惯,使自己向一个“准企业员工”的要求转化。

(1)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阵地或组织进行主题活动月。主要宣传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职校生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敬业精神,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这是21世纪人才规格中的首要标准;二是职校生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既有一技之长,又能做到一专多能,它是胜任岗位工作的前提;三是职校生必须形成良好的岗位操作习惯;四是职校生必须具备从事本专业相关的各种职业能力。

(2)邀请企业负责人、优秀毕业生进行专题讲座,主要讲企业员工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讲什么样的人是企业最欢迎的人,激发学生接触企业文化的愿望。

(3)制定人人参与知晓的“7S”管理制度。职校实训基地各场所,应按“7S”管理的要求,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并要求每个参与的指导教师、管理员、学生把“7S”管理实施要义熟记于心。

2.构建有效的评价方法,使“7S”管理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要把“7S”管理的操作规范记录在学生的实训成绩中,把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七个方面的表现进行量化打分,并按规定的权重折算进该实训模块的成绩,使学生在提高操作技能的同时把养成岗位素质能力的习惯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7S”管理的目的是让学生受到现代企业制度的训练,模拟企业管理的环境,加强学生的责任教育和岗位教育,培养学生形成现代企业要求的遵章守纪、严格要求、注重细节的作风和习惯。这是企业文化进入中职学校深度发展的必然,是职业教育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而“变”核心理念在学校管理中创新实践的体现。

参考文献

[1]聂云楚如何推进5S[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2。

[2]梁柏榉论高职院校语音室的管理与维护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6,(1)。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之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