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期间心电图监测的临床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0-20
/ 2

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期间心电图监测的临床价值

倪雯

倪雯

(德阳市人民医院心电图室四川德阳618000)

【摘要】目的:对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心电图监测的临床价值与意义进行探究。方法:分析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电图变化,主要对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不同ST段回落程度、冠状动脉血流以及心肌灌注的程度进行观察。结果:选取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介入治疗术前,存在室性心律失常者101例;介入术后出现室性加速性心率失常者85例,出现心室颤动行非同步电复律者44例,窦性心动过缓或者是窦性停搏者35例,原房室传导阻滞消失者5例。在介入治疗后,ST段回落>50%者为100例,ST段部分回落≤50%者为17例,ST段无变化者3例。结论:梗死相关血管再灌注血流在恢复正常时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这类心律失常通过严密监测是可以得到及时处理和治疗的,因此介入治疗时的心电图监测十分重要,其是保证介入治疗效果好坏的关键之所在。

【关键词】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心电图监测;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0-0201-02

心肌梗死通常是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破裂或者伴发血栓的发生所致,因此在临床对其治疗中,首先强调的就是快速、完全、持续地将梗死的相关动脉进行开通。临床上,为了达到这样的要求,急诊经皮冠状动脉类的介入治疗(PCI)就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1]。通过介入治疗可以快速、有效的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对提高左心室功能、缩小梗死面积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作用,这也对减少死亡率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研究结果显示,在PCI治疗后仍会有5%~40%的心肌梗死患者存在着无血流或者是慢血流的现象,这就会使得心肌电学出现不稳定的情况引发恶性的心律失常[2]。通过心电图ST段回落的程度的监测可反映心肌再灌注的状况进而可以很好的控制心律失常的发生,其对预测疗效及预后,都具有积极意义[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心肌梗死并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患者共120例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中,男69例,女51例;患者的年龄在38~75岁之间,平均为(60.05±5.25)岁。入选标准为:胸痛大于等于30min;心电图表现为2个连续的导联上,ST段抬高大于等于0.1mv;冠脉造影示梗死相关动脉闭塞或次全闭塞,或可见明显血栓影。同时,排除了冠脉自通或急诊外科搭桥类的患者。

1.2心律失常分析

对术前、术中、术后出现心律失常的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主要包括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早搏以及心室颤动等。

1.3心电图ST段分析

所有患者经常规安装电极后,应用Marquette多导记录仪对术中12导联心电图加以监测。术前ST段抬高数值是由Marquette多导记录仪记录数获得,最小精度取0.1mv,取J点后60ms作为测量位置。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处理,应用t检验与卡方检验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介入治疗术前、后心律失常发生及其处理情况

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介入治疗术前,存在室性心律失常者101例;介入术后出现室性加速性心率失常者85例,出现心室颤动行非同步电复律者44例,窦性心动过缓或者是窦性停搏者35例,原房室传导阻滞消失者5例。根据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具体情况给予了不同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利多卡因、胺碘酮、阿托品等。对于出现心室颤动者,实施了200~300J电复律,出现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者,则可考虑放置临时起搏器。

2.2ST段变化监测

在介入治疗后,ST段回落>50%者为100例,其中冠脉血流TIMI分级≤2级的为21例,发生心源性休克者为6例;ST段回落≤50%者为17例,其中冠脉血流TIMI分级≤2级者6例,出现心源性休克者2例;ST段无变化者3例,TIMI分级≤2级的1例,心源性休克者1例。

ST段变化与冠脉血流和心源性休克间的关系

ST段回落

>50%≤50%无变化

(n=100)(n=17)(n=3)

TIMI分级≤221(21.00%)6(35.29%)1(33.33%)

心源性休克6(6.00%)2(11.76%)1(33.33%)

注:ST段回落>50%组与ST段回落≤50%、无回落组相比TIMI分级≤2于心源性休克比率之间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本次临床实践中对120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前、后,以及12导联心电图的检测、分析后发现,在对梗死的相关动脉完成开通后,很多时候在心肌再灌注的过程中会出现室性加速性心律失常、心室颤动等状况。通常,在应用了抗心律失常药物亦或是实施了电复律后,情况会得到改观。

在心肌再灌注后,ST段的回落情况通常会很好的反映出患者冠脉血流恢复情况,而回落情况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近期预后的趋势。ST段回落>50%一般反映了梗死相关动脉支配的心肌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再灌注,一般TIMI在3级,患者的预后通常也较好,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较低;ST无变化常代表着心肌再灌注的情况不佳,TIMI<2级者居多,类似于这种情况的患者一般预后情况欠佳,心源性休克发生率相对较高,很多时候需要及时的进行主动脉内气囊反搏装置的介入或者服用血管活性类药物进行治疗。ST段回落≤50%,显示出了心肌再灌注的不完全,TIMI以2级为主,预后情况一般也不是特别好。

总的来说,心肌梗死介入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实施心电图监测是不可或缺的,通过心电图监测可以很好的保证介入治疗有效实施。借助心电图监测,对于心律失常的及时发现、处理,心肌再灌注的程度,预测患者预后情况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扎西多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新发房颤的相关临床研究[D].复旦大学,2013.

[2]沈大鹏.比较介入治疗和药物保守治疗干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长期预后观察[D].大连医科大学,2014.

[3]李志红.陈旧性心肌梗死采用心电图监测的临床价值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5,04: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