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职业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管理工作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4-14
/ 2

对职业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管理工作的探讨

黄晓玲

黄晓玲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我国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的重任,目前,加强和改进职业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使之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议者和接班人,意义重大,本文从职业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具体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职业院校学生管理思想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1)08-0057-02

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加强和改进职业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深远的意义。当前职业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管理工作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改进。

一当前职业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职校扩招的情况下,教育部门和学校仍然坚持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不放松,因此,职业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管理工作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职校学生群体中也存在少数学生的行为失范,责任意识、集体意识淡薄等现象。这说明当前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管理工作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1.多元文化和多元化价值观念使思想道德教育管理工作的难度加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特别是Internet的出现,拉近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信息接收和分配的方式,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的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趋势日渐明显。不可否认,文化多元化对于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推动科技进步和科学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它也具有负面影响,在多地域文化的冲击下,西方功利主义思想得以在校园广泛传播,加上职业院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措施滞后,造成了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选择上出现偏差,从而失去了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两课”教学存在问题,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发挥不够

主要表现:一方面,“两课”的教学与科研经费严重不足,“两课”教师缺乏参加必要的培训,使教学和科研水平提高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处理得不好。理论的作用在于指导实践,如何指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正确认识问题,是思想道德理论课教师的重要任务。长期以来,在一些职业院校的具体教学中,存在重理论体系阐述、轻现实问题研究,重理论知识传播、轻学生能力培养,重教师的单向教育、轻现实交流的沟通问题。特别是在招生数量扩大而“两课”教师数量相对不足时,使“两课”教师疲于应付繁重的正常教学任务而无力顾及社会实践,致使许多学生还不能自觉地运用学过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去观察和分析解除问题。

3.思想道德理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目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思想道德理论教材建设滞后对具有时代深层次的理论研究不够,无法对学生关心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热点问题予以及时准确的回答,在某些方面,对现有的理论问题的回答比较肤浅,说服力不强,这就使得部分学生对一些原则问题产生模糊的认识,如少数学生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4.思想道德理论教育方式不能很好地适应学校交叉的学科体系的发展,不能真正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系统教育往往依靠单纯的理论说教方式,而不是启发的互动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愈发感到理论阐述的生硬、枯燥,特别是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得还做不够,使学生不能用正确的理论来武装自己。

5.思想道德教育的队伍建设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

第一,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队伍不稳定,缺乏一支具有专业思想道德教育的高水平老师和德育工作辅导员队伍,现有队伍的主体构成,大部分是兼职人员,而且每个人的业务工作量大,精力不够,教学效果差。

第二,运行机制不稳定,分工不明确,缺乏多角度的工作思路,不能形成工作合力,有些行政领导干部急于强调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紧迫性、重要性,学校各部门与德育辅导员队伍之间缺乏高效运作的协调机制。

第三,保障机制不健全,软、硬件建设滞后,各种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无法满足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需要,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长期欠缺,没有形成有效的、针对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队伍的激励和保障机制,不能很好地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加强和完善职业院校思想道德教育管理工作的措施

1.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也是加强和完善中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方针

职业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要提高工作水平、开创新的局面,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工作模式,提高工作质量。

第一,坚持社会和学生的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基本原则,也是学生思想道德须遵循的重要原则,所谓协调发展就是指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强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教育。深化进行全面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健康素质全面协调发展。

第二,深化学生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以外,还有学生自身协调发展的问题。学生自身的协调,也可以称之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学生着眼于眼前发展的统筹协调,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速度和对自身不断超越的发展状态。

2.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要求丰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目前思想道德教育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不断丰富自身的内容,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时代特征,贴近学生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要发挥思想政治的主要渠道作用。全面加强思想道德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职校学生大脑的活动,丰富和创新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具体要求是要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等最新理论成果吸纳进去,切实回答好诸如“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优越性表现在哪里?”等学生普通关注的、富于时代特征和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基本理论问题等。

3.积极发挥职业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

针对当前职业院校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着力在建立和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长效机制上下工夫,努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一,开展职业院校学生形势与道德教育是对学生实施引导、拓宽视野、提高认知的有效方法。将政治形势与道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进入教材、进入学分、形成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学校道德课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重大的社会事件和社会现象,提高明辨是非和辩证思维的能力。

第二,重视德育课辅导员队伍建设,并在德育辅导员招聘和培养模式上进行新的尝试和探索,大力加强德育辅导员队伍建设,严格招聘制度、明确工作职责,注重提高素质,努力将职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向深处。

第三,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道德情感教育。长期以来,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首要目标,而道德、思想、价值观等则成了附属,课堂教学中片面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与理性能力的开发,忽视了情感经验的积累与情感能力的培养,学生对道德情感要求缺少自身需要的体验,没有把它当作必须遵循的准则,而只是作为一种理论知识来接受,造成道德情感培养的不落实,不能发挥道德情感在知、情、意、行诸要素协调发展中的作用,而且学生还会常出现“学行不一,表里不一,言行脱节”的现象,致使中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课教育教学效果不理想。

道德情感教育就是说要把握情感的交流,让学生积累道德情感的感受和体验,从而使道德情感得到升华。为此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1)重视学生的情感性学习,以理育情;(2)创设富有情感因素的教育情景,以境育情;(3)发挥和谐师生关系的道德情感教育功能,以情育情;发挥优秀文艺作品和爱国、爱民等先进典型事例的感染作用,以美育情,从而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自我调节能力。

目前,我国的职业院校,一方面很难找到专业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工厂,组织学生实习;另一方面,不少专业的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企业不愿意接纳职业院校的学生实习,这就使职业院校的学生实习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加强学校与企业在培养职业人才的合作,是世界上的先进经验,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我们必须从政策上、经济上以及相关法律上采取对策与措施,扩大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信息社会的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张福珍、王又智.应用职业技术教育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

[2]马佳宏.教育产业与信息经济[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7

[3]文辅相信息社会与大学教育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1998(2)

[4]〔美〕比尔?盖茨.未来之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