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生德育中的渗透

/ 2

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生德育中的渗透

刘美莲

刘美莲(平度市电子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山东青岛266700)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建设事业的发展,社会呈现出积极、向上、健康的良好趋势,但我们不能就此否认社会也存在一些道德滑坡现象,如是非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等行为成为社会公害。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必然会对正在成长的中学生的思想造成极大的影响。学校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必须重新审视传统道德文化教育对学校德育的优势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在校园里发扬光大,切实提高学校素质教育实效。这已成为时代的呼唤。

一、当代中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堪忧

现在中学生思想活跃,自我意识强,但相当一部分人集体观念和社会公德意识淡薄,他们只重自我,看中功利、道德取向多元化。我们曾在中学生中做过调查,当问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是否愿意牺牲个人利益时,19.3%的中学生表示不愿意或基本不愿意,32.1%的学生认为人应该及时行乐,不要顾及其他;45.4%崇拜的是文体明星,崇拜革命伟人的只有24.6%,个别人追星达到痴迷的程度;在社会公德方面,有些学生认为社会公德可有可无,甚至还有人认为社会公德是一种没有必要的束搏,限制了人身自由;有不少学生对帮助他人和参加社会公益劳动态度冷漠。针对这种现状,我认为加强优秀传统文化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二、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才培养

那么中国传统文化又是什么呢?顾名思义,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创造的精神现象的总称,它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就其最主要的内容而言,可以概括为三个特点:

1.崇尚伦理,自强不息

在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伦理思想贯穿始终。褒善贬恶,追求崇高的思想品德,向往高尚的道德人格,涵养美好的精神情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主导思想,也是大多数人一贯追求的。一个人既要有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创造精神,又要有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爱人如己的博大胸怀。只有“与天地合其德”,才算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所谓自强不息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奋发图强、孜孜不倦、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中国古人所崇尚的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夸父追日的故事就是这种精神的生动体现。自强不息的精神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的精神支柱。无数仁人志士和英雄豪杰前赴后继、英勇不屈,以致于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卫国家的领土、维护国家的尊严,是同这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密不可分的。

2.强调理智和智慧的重要性,强调真理的追求和辩证的思考,有着浓重的思辩传统

中国先秦的儒、墨、道、法几个最重要的学派,都十分重视理智和智慧,强调人们对真理认识的重要性,以老子和庄子为首的道德学派尤其重视辩证思考。在老庄看来,一切事物都有其对立的一面,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转化的,一切事物都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在绝对中有相对,在相对中有绝对,把自然界和人类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并力求从整体的相互独立和相互联系上来观察分析这些现象。《大学》上说:“古之欲平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治其知。”这段话比较全面完整系统地表达了儒家思想对人生的根本意义和目的的看法,认为人应当在完善自身的基础上完善社会,同时又要在完善社会的过程中完善自身,永无止境。

3.有独特的审美意识和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在文学、艺术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是人类文化中最重要、最宝贵的瑰宝之一,以其鞭笞社会丑恶、向往美好生活特有的睿智,审视着人与人之间不同情况下的思想感情。

三、传统文化与培养高素质人才

中国文化传统就其核心可以说是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因此,我们在研究传统文化时,要着重研究它和人才培养的关系,因为它包含着值得我们借鉴、吸收、弘扬的因素和内容,对于人类社会继往开来,保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对培养和提高人的思想、审美、文化和道德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21世纪,如果我们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到发展,就可能遭到淘汰。竞争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中,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占据着尤为重要的地位。中国传统文化的崇尚道德、重视智慧、强调文化艺术修养、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等思想,有利于新时期人的思想素质的提高,应当认真地加以弘扬。

四、传统文化道德教育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以提高,大大促进了财富的增加,但同时又使人的利己心和贪欲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因而与传统道德产生了剧烈的冲突,出现了道德水准下降的问题。因此,道德建设中,弘扬优秀的传统道德,抑制人的利己心和贪欲的膨胀做到克己利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要建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是绝对不能脱离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的。任何文化都具有继承性,同时也具有创新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相统一是一切民族文化发展的普遍规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要用合乎实际的行之有效的优良的道德规范来教育人,从学生开始,不断地进行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教育,培养出高素质的适合21世纪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