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的药理作用及在肾脏病的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大黄的药理作用及在肾脏病的临床应用

田发盈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8)

【摘要】目的:探讨大黄的药理作用及肾脏病治疗中临床应用。方法:对大黄的临床药理、肾脏病治疗中临床应用。结果:大黄具有泻下、抗菌、抗肿瘤、消炎镇痛、降压、排毒、减肥降脂及治疗肾功能不全、精神病、胰腺炎、肝胆疾病等生物效应。结论:大黄对肾病的治疗作用是根据它本身具有的多种生理活性综合作用的结果。它具有抗菌消炎、调节免疫、利尿消肿、调节代谢、活血解毒等作用,可以保护和修复受损的肾组织,抑制系膜细胞DNA合成,促进蛋白质的代谢,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加快废物毒素的排泄。

【关键词】大黄;药物作用;肾脏病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R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5-0102-02

大黄其主要成分为蒽醌及其衍生物、蒽酮及其苷、萘苷、芪苷、鞣质、苯丁酮、色原酮类等。其味苦性寒,走气分兼入血分,具有攻下导滞,泻火解毒,祛瘀止血等功效。临床用于治疗肾功能不全、胰腺炎、精神病及减肥降脂等疾病。用于泌尿系感染、膀胱出血、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损害,且伴湿浊血瘀证。

1.药理研究

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及根茎。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1]。功能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大黄有改善氮质血症作用,应用大鼠肾衰模型探求大黄治疗肾衰竭的作用机理.认为大黄一方面使肠道吸收的合成尿素原料之一氦基酸减少;另一方面使血中必需氨基酸升高,利用体内氨基酸的分解产物氨合成蛋白质,从而使肝、肾组织合成尿素量减少。再一方面大黄抑制了体内蛋白质的分解,从而使血中尿素氮和肌酐的含量降低。此外,大黄还能促进尿素和肌酐随尿液排出体外。大黄除有降低氮质血症,改善尿素循环的功能外,还能降低血磷,升高血钙,改善高磷低钙血症,由于大黄能改善肾功能,减轻尿毒症,冈而能延长患慢性肾功能衰竭病鼠的生命。大黄对多种动物实验性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亦有较强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大黄还有降血脂、降压、强心、利尿、解热降温、保肝利胆、抗肿瘤、降血糖及雌激素样作用。

2.对泌尿系统的影响

2.1利尿作用

家兔实验表明,大黄素、大黄酸以30mg/kg的剂量灌胃给药,2~4小时后尿量、排Na+和K+量达最高峰,比对照组明显增多,而芦荟大黄素和大黄酸的作用较弱。其利尿作用的机制可能为:大黄素、大黄酸和芦荟大黄素有较强的竞争性抑制肾髓质Na+-K+-ATP酶活性,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的Ki值分别为(1.3±0.76)×10-6,(1.4l±0.63)×10-6,(7.41±1.10)×10-6mol/ml,使肾小管对Na+重吸收减少,使尿钠明显增多,而起到利尿作用。

2.2对肾功能的影响

在体外人肾成纤维细胞培养的基础上,采用3H-TdR掺入法观察了不同浓度大黄素(10、30、50、80、100μg/m1)对人肾成纤维细胞3H-TdR掺入率的影响,同时,利用流式细胞仪观察了大黄素(10、50、100μg/ml)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发现,大黄素在30μg/ml时即明显降低了成纤维细胞,H-7dR掺入率,其后随剂量增加抑制效应增强(r=-0.995,P<0.01)[2]。利用原代培养的人肾成纤维细胞,观察大黄素、依那普利对人肾成纤维细胞产生纤维连接蛋白(FN)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的影响。FN含量和PAl-1活性分别采用ELISA法发色底物法。结果依那普利和不同浓度的大黄素可以抑制血管紧张素诱导的肾成纤维细胞分泌FN和PAl-1活性增高。提示依那普利及大黄素可能通过抑制PAl-1活性,增加FN降解。而成纤维细胞在肾间质纤维化中有重要作用,后者是导致慢性肾衰的主要原因。同时,在建立体外肾小管细胞培养的基础上,以3H-7dR掺入量为指标,观察大黄素对肾小管细胞增殖的影响。

3.临床应用

大黄主要应用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以氮质血症及尿毒症早期为宜,治疗对象以Scr≤884μmol/L,BUN≤35.7mmol/L者为佳。中医辨证属湿浊血瘀证,临床以恶心呕吐、大便秘结,小便量少,苔腻,舌质紫黯者。可选用单味大黄制剂,如大黄水浸剂、粉剂、胶囊及煎剂,或选取用大黄复方制剂,如肾安胶囊(冬虫夏草、玄参、大黄、川芎等)、尿毒清冲剂(大黄、黄芪、附子、丹参、白芍等)、大黄至灵胶囊(大黄、何首乌、黄芪、女贞子等)。通常运用单味大黄治疗慢性肾衰剂量较小,一般每日不超过5g(生药)。治疗时间不等,最长的可逾64个月[3]。临床运用时,各医家注重辨证用药,以固定方为主辨证加减,常配以一些西医常规治疗及优质低蛋白饮食治疗。给药途径不一,包括口服、灌肠、静脉滴注、外搽等方法,在治疗慢性肾衰时,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3.1肾病综合征出血热

大便干燥者用大黄30g,水煎15min,余药液200ml,分次口服。伴腹泻者,用大黄20g,水煎200ml分次口服。并根据情况进行抗病毒、止血、预防感染、利尿等治疗。

3.2慢性肾功能不全

在一般治疗对症处理,包括休息、低磷、低蛋白饮食、降压、利尿等治疗基础上,每天加服10g大黄浸泡液约400~600ml,保持大便呈稀糊状,每日3~5次。

3.3慢性肾功能衰竭

取生大黄30g,文火煎煮20~30min,煎取浓汁200ml,用纱布或滤斗过滤,装入250ml消毒瓶内,用输液管直肠高位滴入,保留灌肠1~2h。轻症者每日1次,重症者每日2次,一般2周为1疗程。或用大黄炭胶囊(将生大黄在高温鼓风干燥箱中烤3h,冷却后碾磨成粉,装入胶囊)[4],每粒胶囊含大黄炭0.37g。用法:每次5粒,日3次,口服。

3.4早期尿毒症

在对症治疗基础上,用自拟方:生大黄30g,煅牡蛎(先煎)30g,蒲公英30g,野菊花20g[1]。日1剂,文火久煎成浓药液100~150ml,每晚保留灌肠。灌肠前排尽大小便,取左侧卧位,臂部垫高约10cm,将导管插入直肠内15cm左右,灌肠速度宜慢,药液温度37~39℃,保留时间90~120min。10日为1疗程,疗程间隔5~7日。

4.注意事项

药物苦寒,易伤阳气,故脾胃虚寒,血虚气弱者慎用,因活血泻下作用明显,故妇女胎前产后、月经期及哺乳期均慎用。大黄初次用量超过6g时易出现一过性腹泻,腹痛现象,故口服以制大黄为宜,用量从小剂量开始;若大便秘结也可用生大黄,但以保持大便每日2~3次为宜,若过度泻下易致水、电解质紊乱;灌肠用生大黄,一般用量15~30g,根据便次调整剂量。

【参考文献】

[1]康晖.矮大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02,33(5):394.

[2]柯凌.大黄的药理及其在肾脏病中的运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1,2(6):347-348

[3]杨培雄.大黄在急危重症的应用[J].青海医药杂志,2001,31(10):59-60.

[4]张慧林,赵妍.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分析[J].光明中医,2015(5):1119-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