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炎性假瘤1例并文献复习

/ 2

膀胱炎性假瘤1例并文献复习

王忠文1胡景梅2施宗伟3

王忠文1胡景梅2施宗伟3(1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云南昭通657000)(2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B超科云南昭通657000)(3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云南昭通657000)

炎性假瘤是一种特发的非特异性慢性增殖性炎症,是机体局部组织在慢性炎症的作用下,以局部组织增生形成肿块的一种反应性增生引起的良性肿瘤样病变,临床表现类似肿瘤,但实质上是炎症,易误诊为恶性肿瘤,临床少见,多见于肺及眼眶,发生于膀胱者少见。本文报告1例,结合文献探讨其病理形态特点,以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免疫组化采用S-P法。所用抗体SMA、Desmin、Myoglobin、vimentin、PCK、EMA、S-100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公司。肿瘤细胞SMA、Desmin、Myoglobin、Vimentin、PCK以胞浆呈棕黄色为(+),EMA以胞浆/胞膜呈棕黄色为(+),S-100以胞浆/胞核呈棕黄色为(+)。

1病例报告

患者陆X,男,24岁,因无痛性肉眼血尿近1月,于2010年3月2日入院。患者近1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有少许血凝块排出,伴尿频、尿急、尿痛,无腰腹痛,无畏寒、发热,无低热、盗汗等,曾在外以“尿路感染”口服抗菌素,病情无明显好转,故到我院就诊,行B超检查发现膀胱右后壁实性占位性病变,约3.5cm×4cm×4cm大小,故收住院。查体:T36.8℃,BP110/70mmHg,一般情况可,心、肺、腹检查未发现异常,双肾区无叩痛,下腹未触及充盈膀胱、无压痛。入院后行膀胱镜检见膀胱右后壁包块,大小如B超所示,呈息肉样,质稍韧,表面高低不平,基底部宽,取活检回报见纤维组织增生,部分细胞有轻度异型性,间质散在炎细胞浸润,未发现肿瘤细胞。完善检查后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全部组织送病理检查。

病理检查巨检:灰红、灰黄条形及不规整形息肉样碎组织数块,共约4cm×4cm×2cm大小,约40g。镜检:梭形细胞增生,部分细胞呈带状,胞浆红染,间质内少量粘液样基质,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少量嗜酸性粒细胞弥漫浸润,偶见少量泡沫状细胞。免疫组化:Vimentin(+)、Myoglobin(-)、Desmin(-)、SMA(-)、S-100(-)、PCK(-)、EMA(-)。

病理诊断:(膀胱右后壁)炎性假瘤。

2讨论

炎性假瘤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肿瘤,曾经有许多不同的诊断名称,如炎性假瘤、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增生、假肉瘤样肌纤维母细胞增生、炎症性纤维肉瘤、术后梭形细胞结节等。本病原因不明,可能系某些变态反应物引起的一种良性间质性病变,也有人认为与细菌或病毒感染,创伤、手术及炎症后的修复有关[1]。Roth[2]于1980年首次报道了膀胱炎性假瘤。其临床表现主要是肉眼血尿,其次为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本病多见于青年人,女性发病约是男性的2倍[3],但国内各家临床报告并不一致。

现在研究发现,膀胱的肌纤维母细胞增生是一种肿瘤性疾病[4],与在其他部位相似,在3~89岁均可发生,平均年龄53.6岁;病变范围1.2~12cm,平均4.2cm。大体为有蒂或广基息肉状,或壁内肿块,单发或多发,自然发生或继发于手术后。常见症状为肉眼血尿,其次为排尿困难、尿痛及膀胱感染症状等。2002年WHO软组织肿瘤分类中将其列为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肿瘤中,性质为中间性,偶有转移性。常表现为良性的临床过程,局部复发率非常低,约0~19%,目前尚未有转移的报道。

本病的病理组织学基本形态特点是,在粘液样基质和炎细胞浸润的背景上,有细长的梭形细胞增生(图1)。表现主要为轻度异型的类似于横纹肌母细胞的梭形细胞及复杂的间质成分所组成(图2),间质有的区域组织疏松,粘液样,有弥漫的炎性细胞浸润(图3),通常为淋巴细胞、浆细胞及肥大细胞,常见明显的由薄壁血管构成的血管网(图4),梭形细胞在间质中紊乱排列,少数细胞可组成小束呈带状,细胞质丰富,红染,偶见较大不典型的核,无病理性核分裂,光镜检查时易误诊为肉瘤,常给病理诊断带来困难,但没有核深染,缺乏核分裂。免疫组织化学检查:Vimentin呈阳性(图5),MSA、SMA可局部少数细胞呈阳性[5],具有炎性增生性肿块特征。

本病细胞形态虽然和肉瘤相似,但生物学行为良性,至今无转移或致死的报道。本病应与以下肿瘤鉴别:(1)横纹肌肉瘤:横纹肌肉瘤的细胞异型性更明显,核深染,胞质强嗜酸性,带状细胞常有横纹,免疫组化表达MyoD1、Myogenin、Myoglobin,发生于儿童的炎性假瘤要和葡萄簇型横纹肌肉瘤鉴别,该肿瘤位于粘膜下,在粘膜上皮下有“形成层”[6],炎性假瘤无此特征。(2)平滑肌肉瘤:炎性假瘤的长梭形细胞很像平滑肌细胞,除Vimentin阳性外,部分病例MSA、SMA、Desmin也可阳性,因此很容易误诊为平滑肌肉瘤。平滑肌肉瘤异型明显,核呈棒状或椭圆,两端钝圆,核分裂像多见,有病理性核分裂,组织坏死明显,炎性假瘤无这些特征。(3)手术后梭形细胞结节:1984年,由Prope[7]等首次报道了9例,此病发生于生殖泌尿道手术后5周至3个月期间,增生的肌纤维母细胞具有上皮样特点[8],免疫组化表达低分子量CK、Vimentin、actin、desmin,炎性假瘤无近期手术史,免疫组化CK通常为阴性[9]。(4)肉瘤样癌:又称梭形细胞癌或化生性癌,部分炎性假瘤CK阳性,不要误诊为癌。梭形细胞癌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与炎性假瘤的温和细胞形态不同,MSA或SMA阳性可除外癌的诊断。

本病治疗无统一意见,有的主张病理确诊后行保守抗炎治疗,我们认为,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普及,采用更积极的膀胱肿物电切手术更有利于患者。另外,为避免误诊和不必要的扩大手术及术后放、化疗等,术前行膀胱镜取材活检十分重要。对于病变较大,侵及膀胱肌层甚至外膜,血尿症状明显者可考虑开放手术。本病经尿道肿物电切治疗后预后良好,随访18个月未见复发和转移。

参考文献

[1]LakshmanaDsaNarla,BeverleyNewman,StephanieS,etal.Inflammalorypseudotumor.Rediographies,2003,23:719-729.

[2]RothJA.Reactivepseudosarcomatousresponseinurinary.Urology,1980,16:635~637.

[3]DanielJRiechiuti.BS.VincentSRiechiuti,etal.FibrousInflammatoryPseudotumoroftheBladder.RevUrol,2000,2(4):232-235.

[4]林建韶,张建民,惠京,仇晓菲.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及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7,23(4):385-388.

[5]尹冬青.4例膀胱炎性假瘤的病理学特征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05,7(4):443-444.

[6]范钦和,主编.软组织病理学[M].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53-155.

[7]ProppeKH,ScullyRE,RosaiJ.Postoerativespindlecellnodulesofgenitourinarytractresemblingsarcoma.Areportofeightcases.AmJSurgPathol,1984,8:101.

[8]StephenS.Sternberg,主编.回允中,主译.诊断外科病理学[M].第3版.1863-1864.

[9]武忠弼,杨光华.中华外科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