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1

历史教学中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

赵丛美

陕西省镇坪县高级中学725600

摘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要实现全面发展,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都要完成三维目标(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历史教学中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将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育教学德育培养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历史学是一门人文学科,其中蕴含了大量的德育内容、德育思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去挖掘。例如讲商鞅变法,商鞅虽然惨死,但其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并最终完成统一大业,其功不可没,他勇往直前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任何时候做事情我们都要勇敢,畏首畏尾只能一事无成。又如学习“百家争鸣”时,通过学习教材,让学生从先哲身上感悟到做人要宽容、要孝悌、勤俭节约、严于律己,要淡泊名利追求精神的满足,要有强烈社会责任感……

二、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道德

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道德素养养成的过程。如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做人的重要途径。我们是社会人,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不仅能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常握,还能加深彼此的情感。让学生体悟如何与人交流,领会团队精神的重要。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获取新知识、增强学习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恰恰是学生独立人格培养和塑造的良好契机。通过自主学习,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人格。

三、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视频教学法通过历史情境的在现,真切感受。如再讲近代史上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暴行是,让学生观看火烧圆明园的纪录片,他们对侵略者的愤恨,对祖国的热爱还需教师去讲吗?情感熏陶法教学的对象是一个个有着丰富情感的孩子,在教学中教师的情感投入直接影响着整个教学。授课中,教师要从教材内容出发,通过形象逼真、风趣幽默、感人肺腑的语言,创设特定的历史情境,使学生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历其事,以此来扣击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兴趣,激起他们的联想,唤起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激起情感的波澜,迸出情感的火花。当然,教师还可以借助恰当的肢体语言传递情感信息,从而使情感教学更富情韵,更添魅力。这就要求教师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表达技能,满怀深情地用语言将作者的“情”和自己的“感”如水乳交融在一起,撒向学生的心田。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无数事实证明,历史是最能激发人情感的一门学科,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以及高尚的情操,起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位历史学科的老师,就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课题名称:中学历史教学中道德素养的培养;负责人:陈学芳;项目编号:GHKT2016102;课题成员:粟本翠、曾龙、赵丛美、王庆庆、崔振安、王钰、吴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