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神经内科护理指引模式在神经内科临床中的作用

/ 2

针对神经内科护理指引模式在神经内科临床中的作用

王小丽曹俊景

郑州人民医院河南郑州450003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医疗服务作为人们最基础类型的服务是每个人都或多或少能够体验到的一类服务。我国是一个医疗大国,无论是医生的数量还是护理人员的数量都很多,不过相对于14亿人口基数而言难免有一些杯水车薪之感。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的医疗服务质量是十分难以得到保证的,近年来无数的医患纠纷也恰恰证明了这一问题。除了医患之间的矛盾护患之间也有着很深的矛盾,尤其是在护理任务较为繁重的科室例如神经内科这种矛盾就显得更为突出。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提高护理质量就要从护理模式方面入手进行改革,而护理指引模式的出现恰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指引模式;临床;作用

我国的医疗质量正在不断提高,而随之护理质量也在随之上升。护理人员应当说是与住院患者接触最多的人群,其服务质量的好坏和护理的模式对于患者的康复有着极大的影响。随着我国国际化的推进使得我国的医疗领域也引进了许多先进的护理思想。护理指引模式就是先进护理思想中的代表。护理指引模式与传统的护理模式有着很多不同地方,其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是因人而异的,对不同的患者施行不同的护理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护理效果。护理指引模式的出现可以说是对传统护理模式的一种颠覆性护理方法,或者说护理指引模式本身是一种在以往的医疗资源环境下无法普遍实施的一种护理模式。护理指引模式的施行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要对患者的身体状况有一个极为详尽的了解,才能够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从而达到更好的护理效果。如今随着护理指引模式的不断改善其同样也可以应用在护理资源更加匮乏的神经内科,并且也初见成效,但是这种护理指引模式对于神经内科而言还稍显陌生,今天笔者就通过本文来为大家分析护理指引模式在神经内科临床中的作用。

1、护理指引模式在神经内科的重要意义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所以可以成为圣人与其所实行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模式是脱不开关系的,而如今在护理行业中,护理模式想要更加快速的发展就必须同样采用“因人制宜”的模式。护理指引模式正是一种“因人制宜”的模式,其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案,在神经内科当中患者的身体状况较为复杂,很多患者是高度瘫痪,生活几乎无法自理,因此对于这一类的患者,护理人员所侧重的应当是定期对其身体皮肤进行检查,看其是否生有褥疮,而在进行静点或者肌肉注射的时候也要更加关注其表情状态,防止其因为无法用言语表达自身的情况而使得护理造成失误。对于一些可以自理的患者其在护理中就要更多的叮嘱患者注意服药、运动以及饮食等内容。可以说针对不同的患者,护理指引模式就会有不同的护理方法,其并非是一概而论的,因此这种护理模式的实施对于患者的病情控制和疾病治疗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护理指引模式在神经内科应用的基础条件

护理指引模式是一种极为新颖的护理模式,从某种意义上其与个性化护理有着许多相同之处,如果想要在神经内科全面的施行这种护理指引模式,必须有一定可以应用这种模式的基础条件,这些基础条件是医院必须要提高的,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护理指引模式所需要的基础条件。

2.1医生与护理人员的密切配合是护理指引模式应用的先决条件

如果想要对患者施行护理指引模式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神经内科的医生必须与护理人员之间有着极大的默契,能够将患者的各项检查资料与针对病人所设计的治疗方案提供给护理人员,护理人员在与医生进行必要的沟通后才能形成一个比较完整且具体的护理指引方案,从而对患者进行实施,而在实施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也必须及时地向医生反应患者的各类情况,医生能够在第一时间知道患者的病情,再对治疗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从而使得护理指引模式方案也随之产生一定的变化。总而言之,医生与护理人员之间的配合应当是双向的且是具有时效性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护理指引模式的顺利实施。

2.2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是保证护理指引模式应用效果的前提条件

护理指引模式对于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相对较高,且不仅需要对护理方面有着深入的了解还需要对医学常识有着一定的了解,才可以适应和制定护理指引模式的方案。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指引模式的护理时,由于其方案是个性化的,因此在付诸实践时难免会由于不统一性造成许多麻烦,对于这些麻烦如果护理人员没有足够的经验进行处理就会造成护理指引模式的流于形式且很可能造成医疗事故。所以在实行护理指引模式之前必须确保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能够满足护理指引模式的需求。

3、临床实验护理指引的作用

我们选取了一个比较典型的实验数据,来说明护理指引模式在神经内科的作用。

3.1一般资料

选取某医院神经内科在2013年5月到2015年5月的122名患者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都是经过医院严格检查且利用造影技术对其病情进行了准确的判定,因此具有绝对的可靠性。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2013年6月~2014年6月)和对照组(2014年5月~2015年5月),各61例。研究组男33例,女28例,年龄45到76岁,,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1例,脑梗死3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7例,脑出血8例。文化程度:大专及本科14例,中专及高中33例,小学及初中12例;对照组男31例,女30例,年龄39到78岁,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0例,脑梗死3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8例,脑出血7例。文化程度:大专及本科13例,中专及高中30例,小学及初中16例。这两组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相似,其所患疾病也相对类似并且分布也十分平均具有着一定的可比性。

3.2方法

我们将两组按照不同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第一组是对照组,对照组所实行的护理模式是传统的护理模式,其根据不同的疾病对患者进行了最常规的护理活动。其中包括了对于其患疾病的介绍、对于患者饮食的宣传教育和对于其康复的一定指引,疾病介绍采用的是对患者发放一定的疾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单,在科室内也设置了相关的疾病常识专栏,以提高病人对自身疾病、治疗方法的认识,除此之外还有饮食指导。每日为患者提供足量的维生素与蛋白质,少食多餐,并补充适量的微量元素。最后还进行了康复指导。先由专业人员对病人的陪护人员、家属进行康复训练培训,使其对康复训练有所了解,并掌握功能评价表的用法。在实施康复训练前,要对患者进行功能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制定康复计划,康复训练内容主要包括肢体功能、生活能力、交流能力、自我护理能力等方面。第二组则是研究组,研究组所采用的是护理指引模式,其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护理措施:在全面评估患者病情的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全面的护理计划。并且在护理过程中实现了医生与护理人员的密切配合与及时沟通,使得医生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对于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修改,而护理人员也可以迅速获取改变后的治疗方案,从而对自己的护理指引模式进行改变。护理人员还与病人家属及病人进行沟通、交流,使其能够更加全面、细致地了解病人情况,从而不断调整、改进护理方法,让每位患者都能够获得全面、个性化、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效果。

3.3临床试验结果

在临床试验结束后,比对两组的护理质量我们就会发现第一组对照组的护理质量优良率为78.56%,而第二组研究组的护理质量优良率高达95.12%。在比对患者的满意程度,在比照组患者的满意程度为88.14%,而研究组竟然达到了百分之百。从这两组数据就不难看出,无论是对于患者本身的护理质量还是患者的主观满意度方面,都是护理指引模式处在绝对的优势中。

结束语:护理指引模式作为一种因人制宜的护理模式其未来的发展前景是无限的,但是就目前而言,其实施的难度也相对较大,其需要的基础条件在我国如此匮乏的医疗资源环境下想要实施护理指引模式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但这种模式本身却是应该被提倡的,尤其是在神经内科这种对于护理质量要求很高的科室,护理指引模式更是能够起到极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俊霞.关于护理指引体系在神经内科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比较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19):224-226.

[2]舒贤,徐丽梅.手指引导法在神经内科难置性胃管置管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18):109.

[3]黄伊明.病情观察指引在ICU护理中的应用[J].内科,2011,06(4):封3,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