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走心的德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做走心的德育

任维勤

山东省莱芜市第二实验小学271199

毋庸置疑,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而传统的品社课堂只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品德鉴定局限于卷面测试,日常行为与书本知识“两张皮”。如何改变现状,让德育更有实效?

自2012年起,莱芜市第二实验小学坚持以培养学生自律、自主、自立、自强为核心的自能教育为指导,实施评价“自测评”、主题“大课堂”、构建“新体系”,变应试德育为实效育德,变纸上德育为行为道德,做走心的德育。

一、评价“自测评”

在我校每个班级的后墙上都设“光荣榜”。光荣榜以笑脸为全班各小组进行评价,笑脸多为表现好。别看这个简单的展示台,班里的同学都非常重视,这是每个小组4个同学的集体荣誉。这正是我校开展德育教育评价的一部分。

我们从评价入手,着力解决传统品德教育课程实效性不强,以及学生品德素养与行为脱节现象。将评价职能放在学校德工处,结合学校实际及学生表现进行行为评测。将评测分为自评、组评、师评、校评四类,评测项目包括六个方面:

1.能坐端正20秒。

2.知道预备铃响后进教室(不奔跑)。

3.站队不喧哗、不拥挤,站姿好。

4.课间不追逐、打闹、尖叫。

5.在学校会进出厕所。

6.进出校门、教室门等有秩序。

每个项目0-5分,四类评测得分相加后取平均数,最后以A、B、C、D四等划分。这种评价积极发挥师生的自主及监督作用,每个学生的师评分、自评分、组评分都不一样,值得注意学生的自评分和组评分多数相对应。“小学生都很诚实,大家对自己的表现‘心里有数’,知道哪里存在不足,测评能帮助孩子不断进步。”班主任刘霞如是说。

“上周你在校园里追逐呢!”“你上课乱讲话,影响别人学习!”“你借我的东西没及时归还。”……这样激烈讨论、尖锐的提出批评的场景经常出现在学校品社课堂上,同学之间通过互相监督、讨论评价达到改正问题的目的。每周一升旗仪式上,学校德工处都要在全体师生面前表彰上周评出的“好孩子”“好学生”“好公民”,并针对上周学校孩子的表现做点评。“一周一讲”的模式已成为学校的固定科目。

二、主题“大课堂”

我们整合品德教学内容,开设主题“大课堂”,做走心的德育。学校先后编印了《第二实验小学德育实践活动指导手册》等校本教材,将各年级的德育教育知识点进行梳理、合并,形成大的专题教育系列,针对各德育主题,创设相应情境,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各种道德行为,让每一项德育教育点都震撼学生心灵,让其真真正正有所体验,从而影响孩子的认知,改变孩子的行为。像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学校将教材进行整合,确立了“我爱我家”等四个教育主题。第一主题“我爱我家”,在前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将一个月的品社课集中在一个上午使用(四节课)。第一节课让学生观看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体会家庭的温暖,并让家长现身说法,通过日常关爱孩子的小事,让学生体验来自父母的爱;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述说自己如何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讨论如何爱护自己的家庭,形成爱家方略;以班级为单位,总结梳理,形成班级爱家公约,继而形成级部爱家公约。最后学校开展爱家宣誓仪式,让学生的爱家行为根植于心,学校实施开展监督和行为测评,让学生的这种爱家意识内化于心。

学校还将校内活动与德育工作融合,开展学生自主管理探索和校外资源进课堂活动。以路队建设为抓手,开展走好每一步活动,上下学之时,学生自觉成队出教室,自然成队下楼梯,校园内学生自觉站好路队,形成了上下学一条亮丽风景。辅之“校外秩序我做主”活动,让学生在校门50米外自觉排队入校,拒绝家长接送。活动的开展不仅避免了每到上、放学校门拥挤的安全隐患,也培养了孩子们自立、自律的能力。

三、构建“新体系”

学校在不断探索德育课程改革的同时,努力构建大德育体系,初步形成了适合我校的德育主题教育的“一二三四”系列。即每月确定一个主题开展德育主题实践,如感恩教育、爱国教育等;树立“两个观念”“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处处都有德育工作”的“大德育观”和“在教学过程中文道结合”的“教学德育观”。坚持“三条主线”,由德工处、少先队牵头,联合班主任组成的德育教育活动线,体现“活动育人”的原则;由工会、办公室等部门组成,校园环境美化线,体现“环境育人”的原则;由教导处和任课教师组成,教学工作线,体现“教书育人”的原则。利用好升旗仪式、校会、班会和德育主题特色教育活动四个平台,促德育整体化、主题式、实效化。形成了生活课程教会学生必要的生活技能,锻炼学生的自立、自理能力;学科课程中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做事的自主意识;活动课程四个平台为载体,以路队建设为突破口,用鲜活的德育形式和情境发展学生个性、培养自律精神的“三课三自”的德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