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单元二级预防模式对缺血性卒中患者复发的影响

/ 2

卒中单元二级预防模式对缺血性卒中患者复发的影响

付广荣李根玉

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河北衡水053000

【摘要】目的:探讨卒中单元二级预防治疗模式对缺血性卒中患者复发的影响。方法:研究我院1440名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男性1014名,女性426名;2012年前的712名患者为对照组,2012年后的728名患者为观察组。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卒中单元二级预防治疗模式,对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给予卒中单元二级预防治疗模式的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对缺血性卒中的患者,早期实施卒中单元二级预防模式,是降低卒中复发率有效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卒中单元;二级预防模式;缺血性卒中;复发影响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6-153-01

临床统计分析表明,首发缺血性卒中的患者约4%~10%再发缺血性卒中,再发缺血性卒中的致残率更高,加重了社会和家庭的负但。目前,关于卒中单元对于卒中复发影响的报道较少,本研究对卒中单元二级预防模式对卒中复发的影响加以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缺血性卒中患者1440名,其中男性名1014名,女性名426名;2012年前的研究对象712名,2012年后的研究对象728名。2012年前的为对照组,2012年后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平均年龄(62.439.96)岁。

1.2入组标准

(1)年龄≥18岁;(2)发病至住院时间≤5d;(3)被明确诊断的缺血性卒中的患者;(4)患者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1]

(1)心房颤动、感染性心内膜炎以及其他非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脑栓塞;(2)出血性卒中;(3)1个月内有感染史;(4)合并慢性炎症者;(5)合并肿瘤;(6)肝肾功能不全。

1.4方法

收集符合入选标准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病历资料,应用计算机建立数据库,记录所有于我院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具体情况。全部患者出院时均对其进行规范的缺血性卒中预防指导,安排患者出院后一个月(30±3d),三个月(90±3d)、六个月(180±3d)、一年(360±3d)时来院复查,记录患者的具体情况。将患者是否给予卒中单元二级预防的干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及基础护理,加用卒中单元二级预防的治疗模式,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及基础护理。对照组治疗:全部患者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包括根据病情采用抗血小板每晚睡前服用阿斯匹林100mg、改善微循环、脑保护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由神经科医师负责实施以危险因素的干预及抗栓治疗为主的卒中单元二级预防干预措施。包括首次卒中的病因分析、干预高危因素及抗栓治疗和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家庭支持[2]等。

1.5统计学分析

这次的研究应用SPSS18.0软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线情况

研究对象1440名,其中男性1014名,女性426名,观察组年龄52~85岁,平均(63.4±10)岁,对照组年龄45~83岁,平均(62.3±10)岁;两组患者在年龄和性别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2.2对照组和观察组复发情况比较

对照组712名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有640名病情没有复发,占89.81%,有72名病情复发,占10.19%,观察组728名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有698名病情没有复发,占96.14%,只有30名患者病情复发,占3.86%。所以,经对比发现观察组的复发比例(3.8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复发比例(10.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卒中单元是卒中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它作为多元医疗模式下一种全新病房管理体系,为卒中患者提供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患者卒中后通过对卒中的病因分析、干预高危因素及抗栓治疗和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家庭支持。更好的进行卒中的二级预防[3]。

本研究卒中单元二级预防模式的患者较常规治疗的患者复发率低,提示早期对患者实施卒中单元的二级预防预防模式可以降低卒中的复发率。卒中单元二级预防模式包括首次卒中的病因分析、干预高危因素及抗栓治疗和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家庭支持。卒中单元二级预防治疗模式是一个知、信、行的综合体系,知就是医生、护士、家属及其患者知道卒中的各种高危因素,信就通过健康教育让患者及家属掌握接受这些知识,行就是通过家庭支持及心理疏导使控制各种高危因素的执行得以达标。三者是相辅相乘的,他们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对于卒中患者,病因分析极为重要,患者复发的原因往往和首次卒中复发的原因相同,明确卒中的病因,对于不同病因造成的卒中在二级预防上有所侧重,不会千篇一律,结合危险分层及高危因素的调控,从而制定出个体化的预防方案。

预防的关键在于对危险因素的识别及评价,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可分为不可干预的因素和可干预的因素,可干预的因素分为血管性危险因素和行为学危险因素,前者主要包括:高血压、脂代谢异常、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肥胖等;后者主要包括吸烟、大量饮酒、缺乏运动、压力等[4]。血压越高,卒中复发的机会就越高。降压治疗使伴有高血压的卒中患者再发卒中风险大大减少。但我们在降压的过程中,注意了降压不要降的太低,以保证脑的灌注压。本研究卒中经过调控血压后,卒中复发率有所下降。糖尿病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大约有25%的卒中患者患有糖尿病,这一危险因素可能和卒中的复发有关。强化血糖控制对2型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有保护作用,对大中血管病变同样有重要作用。在控制血糖争取达标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监测,防止为过度追求达标而导致低血糖的发生。目前证据表明与脑血管病关系密切的血脂异常主要是指胆固醇水平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升高与缺血性卒中关系密切。降低LDL-C是减少缺血性卒中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本研究中给予强化降脂后,患者的复发率有所下降。在中国的2010年的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指出抗血小板治疗能明显降低缺血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严重的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本研究卒中经过给予抗栓治疗,复发率下降。吸烟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在不同年龄、性别和种族人群中发生卒中的风险都与吸烟有关。吸烟对机体产生的病理生理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影响全身血管和血液系统。如:加速动脉硬化、升高纤维蛋白原水平、促使血小板聚集、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等。健康教育则是让患者家属明确的卒中的各种高危因素,它是调控各种高危因素达标的先要条件,心理疏导则是在心里上避免忧思悲思恐的产生,避免复发,家庭支持则是各种高危因素调控达标得以执行的保障,出院后的治疗能否继续的保障。

卒中单元二级预防治疗模式构成了一个知信行的完整体系,对于卒中的二级预防是有效的措施,可以降低卒中的复发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6-381.

[2]陈灏珠.内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74-276.

[3]杨进刚.心房颤动的诊断与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8,8:215-222.

[4]王拥军.卒中单元[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