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情绪障碍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心理护理对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情绪障碍的作用

石俊卿杜青姚兆霞

(山东黄河医院山东济南250032)

【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情绪障碍的作用。方法:选取126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行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变化。结果:老年心衰患者普遍存在情绪障碍,两组患者干预前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定期复查、合理运动、定时服药、合理饮食方面的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负性情绪。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情绪障碍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4-0236-01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除躯体症状外易产生紧张、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通过机体应激反应影响预后[1]。研究显示,对此类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情绪障碍,提高治疗护理依从性,促进患者康复[2]。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6例,其中男70例,女56例,年龄56~90岁,平均年龄(74.6±3.6)岁。入院次日晨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理护理干预组,其中对照组58例(男31例,女27例),心理护理组68例(男39例、女29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干预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慢性心衰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定期进行随访。

1.2.1心理评估:患者入院后,护士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和具体病情进行详细了解,通过与患者的面对面沟通,对患者实施客观准确的心理评估,以便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

1.2.2护患关系:采取快速有效的对症治疗措施,减轻患者不适,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及时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鼓励患者说出不良情绪感受,同时指导患者简单的情绪调节方法,鼓励患者自我心理调整以减轻负性情绪。

1.2.3健康教育: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因长期患病,病情反复多变,常伴有负性情绪。健康教育内容包括慢性心衰发病机制及诱因、药物治疗、预防疾病复发的措施等疾病相关知识,科学的生活方式、饮食注意事项以及运动与休息。

1.2.4家庭及社会支持:通过护患沟通,准确评估患者家庭及社会关系,对于家庭社会支持不理想的患者,积极与家属沟通,指导患者亲属和同事朋友等对患者提供有效支持,让患者感到亲情友情的温暖,获得心理慰藉,帮助患者稳定情绪。

1.2.5心理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在上述干预措施的基础上,采用叙事护理方法进行心理干预,叙事护理是科学与人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整合,对经受疾病伤害的患者整体性的保护,是实现整体护理的独特方法[3]。护士以倾听、回应的姿态进入患者故事,引导患者疏泄情绪,帮助患者重构生活意义,也可运用他人故事或特定行为人群激励患者行为和情绪的改善,从而利于疾病预后,通过叙事护理临床干预,达到改善患者情感体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谐护患关系的目的。

1.3评价指标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均进行心理状态测评,SDS大于53分者判定为抑郁症状,SAS大于50分者为焦虑症状。干预后,从定期复查、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和按时服药4个方面评价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8.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或t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1)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见表1,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干预前的SAS及SD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两组之间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两组患者干预后治疗依从性比较:见表2,干预组在定期复查、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按时服药方面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表1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耗资大,致残致死率高的疾病,作为一种心身疾病,所致情绪障碍越来越得到广泛重视,采用必要的护理手段,消除或减轻负性情绪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愈加重要。为使心理干预达到最佳效果,干预组患者在常规医疗、护理干预下,采取叙事护理方式进行心理干预,临床护理人员通过倾听吸收患者故事,正向引导患者树立积极正确的疾病观,正向回馈或肯定患者叙事的积极意义,传达他人故事的正能量,帮助患者实现生活、疾病故事意义重构,继而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完成护理实践。本研究采用叙事护理作为心理干预手段,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心理护理干预组心衰患者的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因此,叙事护理方法对改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常见负性情绪具有一定干预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59.

[2]彭丽蓉,彭思萍.心理护理在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7):26-28.

[3]于海容,姜安丽.国外叙事医学教育发展及其对护理学的启示[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