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道德就在细节里

张文才(通辽市扎鲁特旗太平山学校,内蒙古扎鲁特旗,029

一个人的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不仅对社会有益,对国家有益,更重要的是对未成年人的健康人格的形成以及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一直以来,父母和老师们却常常感到苦恼,因为他们发现生活中存在很多他们感到困惑的现象。

女儿中午回来跟母亲要3元钱。母亲问要钱做什么用,女儿说:“都怪你,给我收拾书包的时候没带橡皮,我借斌斌的橡皮用,他让我给他3元钱作为帮助费!”母亲说:“一块橡皮哪里值3元钱啊?你干吗非跟他借啊?”女儿委屈地说:“上午考试,我不借橡皮怎么办?斌斌说,关键时刻他帮助我,价钱就应该高一些。这叫奇货可居!”母亲哑然——在金钱和利益面前,友谊和互助只能退步?

儿子在学校组织的“劳动是最宝贵的财富”演讲中获得了一等奖,可是回家以后却把自己的书包、衣服、袜子扔得满地都是,还不停地对妈妈嚷道:“我的校服这么脏了,你怎么还没给我洗啊?我明天还要参加区里的演讲比赛呢!”语言上是个巨人,行动上却是矮子。

学校在大会、小会上已经多次要求学生们上下楼梯靠右行,爱护公共财物。可是,当学生走在老师面前时,纷纷安静地从右侧通行,还主动地把没拧紧的水龙头关好;离开老师的眼睛,有的学生撒腿就跑,在走廊里大喊大叫,把楼道里的灯通通打开,把卫生间的水龙头开到最大——在老师面前一个样,离开老师又一个样。

尽管公共场所的卫生间写着“来也匆匆,去也冲冲”,可是你往往还是不得不捏着鼻子“解决问题”;当你走在文明小区的时候,不经意间很有可能踩上宠物的粪便……有的人自己家里干净整洁,却常常把垃圾扔在楼道里——只重视个人品德的形成,却对公德无动于衷。

上面的种种现状,是由于未成年人的道德建设出现缺陷所造成的。因为我们在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没有更好地了解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远离他们的生活和感受,我们对孩子们说的话,常常是大话空话。这样,道德教育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自然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实际上,对未成年的孩子进行道德教育,更有效的方法是从细节开始,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开始,从良好习惯的培养开始。最近,《北京青年报》连续登载了一篇《寻找孩子们身边的道德细节》的文章,重点反映少年儿童身上存在的道德缺陷。例如,吃完快餐你收拾餐具吗?吃剩的饭菜你打包吗?公共场合你大声喧哗吗?上下公交车你排队吗?升旗仪式上你唱国歌吗?乘电梯时你爱堵在门口吗?仔细分析这些细节,你就会发现,这些都是日常生活里孩子们经常出现的“行为”。试想,如果我们能够帮助孩子们形成良好的行为,杜绝上述的一些不良行为,你还会认为孩子们的道德水准不高吗?

对于未成年人来说,他们的道德发展往往包括知、情、意、行四个方面。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这四个方面是互相作用的。但是,如果孩子们年龄低一些,直接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行为,是更有效、更便捷的方式。这是因为他们的认知水平还不够高,他们的意志也往往不能够控制他们的行为,他们的情感体验也未必深刻。因此,成人们只要多关注孩子们的行为,告诉他们要怎么做,不要怎么做,并使之逐渐形成习惯,那么良好的道德品质就会在日复一日的良好行为中形成,并坚固起来。

所以,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道德品质要从细节开始,而细节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点滴行为。当这些行为慢慢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时,就是我们常说的“习惯”。习惯与品德之间的关系也是相辅相成的。有了好的道德品质,自然会有良好的道德行为;反之,如果一个人具有了良好的道德习惯行为,那么他的道德品质也会稳定下来。因为各种稳定的、良好的细节或行为,既是德育追求的目标,也是评价德育水平的重要标准。

在这里,建议父母们或者老师能够从生活细节入手,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特点,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细节决定成败。加加林为什么会成为人类第一个宇航员?他原来只是个替补。在几位候选宇航员参观飞船时,只有加加林在走进飞船时脱去了鞋子。飞船的总工程师认为他最爱惜自己的劳动成果,便力推加加林。可以说,就是因为这个细节,使他获得了成功。我们重视未成年人的道德建设,不妨从最简单的行为做起。“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我们的祖先早就这样说过。要把道德建设这件大事做好,就要大事化小,从小做起,从细节做起,因为道德就在细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