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特点出发,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9-19
/ 1

从心理特点出发,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卢霄霄

徐州市王杰小学卢霄霄

一、从学生注意特点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还不完善,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他们容易被活动的、鲜明的、新颖的、有趣的事物所吸引。在上低年级的《贝壳之歌》这节课的时候,我让学生们都站起来,横排的同学手牵手,边唱边做动作,扮演大海里起伏的波浪,学生们积极性很高。我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营造出一个轻松而愉快的学习氛围,同学们注意力集中了。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一般情况下,7~10岁儿童能连续保持注意20分钟,10~12岁约25分钟。低年级的儿童注意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教师语言的形象性、学习的客观环境和自身的情绪。上课时,组织得不好,学生很容易分散注意力。儿童天生就有好奇心。教师要通过良好的肢体语言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音乐情境。在上《圆圆和弯弯》这课时,我准备了一根香蕉和一个苹果,学生都很好奇地看着我,不知道老师的意图。我以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并板书:“苹果的形状是”“香蕉的形状是”,让学生填空,并让学生列举出自己身边经常见到的圆形和弯状的东西。学生积极很高,纷纷举手回答。

二、从学生思维、想象特点出发,激发学生兴趣。

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的特点。音乐课中的节奏训练是一个难点。如何把单调枯燥的音乐节奏变得生动、有趣、易学,我思考了很久。如:××××?誆××××?誆×——?誆×——?誆这一节奏型,学生不易把两个二分音符加上连线后的时值唱足,在教学中,我把它变成火车前进的节奏,咔嚓咔嚓?誆咔嚓咔嚓?誆呜——?誆呜——?誆,强调火车鸣笛要占两拍,看看谁是最优秀的火车司机。这种生动形象的节奏新教法,让学生的想象从片面、模糊逐步向完整、正确的方向发展,很快便掌握了这一难点知识。

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直观性。低年级学生在不能直接观察到事物特征的情况下,对某些概念进行概括会感到困难,在学习歌曲《雪花飞舞》时,为了能让学生感受雪花飞舞时的美景,我通过绘画活动,把音乐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三、从学生情感和意志的特点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低年级小学生虽然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容易激动,不善修饰,根据这些特点,在学习《幸福拍手歌》的时候,我试着将音乐与舞蹈、音乐与身体的律动结合在一起,提示学生积极思考进行创编,将拍手动作换为跺脚、拍肩、耸肩、扭腰等动作。让学生在律动中充分感受创作的成功感,在自编、自创中探究,产生动力和自信感,实现了通过音乐活动的自我表现。

低年级学生精力旺盛、活泼好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较差,但是模仿力较强。在教学《螃蟹歌》时,我是通过谜语引入新课的。我说:“今天有一位朋友要来我们班上作客,大家猜猜它是谁?”然后出示谜语:“尖刀四对,钳子两把,身披铠甲,横行天下。”这样,同学们带着强烈的好奇心,纷纷投入到猜谜语的活动中去。同样,在欣赏《金孔雀轻轻跳》时,我充分利用学生好动的特点,让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做动作,边听边表演,动静结合,通过“动”激发了他们欣赏音乐的兴趣,收到了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