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模式小儿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个性化护理模式小儿护理中的应用

齐丽君

淳安县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

摘要:目的:探讨对小儿患儿行个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98例小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和个性化组,各99例。个性化组行个性化护理干预,常规组行基础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依从性以及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个性化组依从性优良率94例(94.95%)显著高于常规组68例(68.69%),个性化组家长护理满意度99例(100.00%)显著高于常规组87例(87.88%),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儿患儿行个性化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和配合度,同时,还能够满足患儿家长对于护理服务的实际需求。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模式;小儿患儿;护理满意度

伴随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逐渐提高,人们提出了全新的护理需求和保健服务,加之小儿患儿的认知能力、耐受程度较为薄弱,大部分患儿是独生子女,患儿家长对于自家子女的宠溺和疼爱,将会导致患儿严重缺乏吃苦和忍耐的精神,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增加护理难度[1]。因此,临床上为了能够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整体护理质量,通过采取个性化的护理干预,不仅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能够提高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2]。本研究通过对2016年4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98例小儿患儿给予个性化的护理干预,能够获取十分理性的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患儿家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将2016年4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98例小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和个性化组,各99例。其中,个性化组男性50例,女性49例,年龄为2~6岁,平均年龄(3.9±0.5)岁;病程3~7d,平均病程(4.8±0.7)d;常规组男性52例,女性47例,年龄为2~7岁,平均年龄(4.2±0.7)岁;病程3~9d,平均病程(5.1±0.9)d。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病情程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个性化组行个性化护理干预。①候诊护理。在候诊大厅内,可以适当为患儿设置一个游戏区域,使得患儿在等候就诊期间,能够打发无聊的等待时间,此外,护理人员可以为患儿播放动画片、设立游戏活动等,进而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充分了解患儿的心理特点和生活习惯,及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指导,积极予以患儿更多的鼓励,利于提高患儿的配合度和依从性;②心理护理。由于患儿的年龄较小,其耐受能力和抵抗能力十分薄弱,由于患儿以及患儿家长对于疾病的了解并不全面,加之病情的影响,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和紧张等不良心理情绪。为了能够确保患儿得到及时而又有有效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儿的不同性格和患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进而实施个性化的护理服务;③环境护理。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儿的心理特征,适当放置患儿喜欢的物品和玩偶,积极为患儿构建一个良好的住院环境,充分满足患儿的心理和生理需求,进而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常规组行基础护理干预。

1.3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依从性以及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试验均使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核验,若实验对象之间的数据在计算后P<0.05,则为存在明显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依从性优良率

个性化组依从性优良率94例(94.95%)显著高于常规组68例(68.69%),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比较两组家长护理满意度

个性化组家长护理满意度99例(100.00%)显著高于常规组87例(87.88%),卡方值=12.774,P值=0.000,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小儿患儿由于年龄较小、依从性较低以及认知能力较弱,加之病情的影响,将会为后续治疗和护理工作带来不同程度的难度。临床上通过给予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根据患儿的不同患病情况和自身体质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进而为患儿提供一个十分舒适和温馨的住院环境[3]。个性化护理模式遵循“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给予全面而又规范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通过积极与患儿进行沟通和交流,进而有效缓解患儿的焦虑和紧张等不良心理情绪,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患儿的配合度和依从性,使得患儿能够充分配合护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利于提高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4]。

本研究得出结论,个性化组依从性优良率94例(94.95%)显著高于常规组68例(68.69%),个性化组家长护理满意度99例(100.00%)显著高于常规组87例(87.88%),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于小儿患儿是一个十分特殊的人群,因此,给予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施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时,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和具体体征,在了解患儿的性格特点和饮食习惯等方面后,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进而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护理效果十分显著。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行个性化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提高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同时,还能够提高小儿患儿的配合度和依从性。

参考文献:

[1]黄娟娟.个性化护理模式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5,5(32):261-262.

[2]丁曦,蒋雯雯.个性化延续护理模式在小儿癫痫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0):232-233.

[3]杜青爱,马春利.个性化护理模式在小儿护理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9):949-950.

[4]张雨.个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小儿护理中的效果研究[J].医学信息,2016,29(20):236-236.